1.怎样描述温州

2.用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划分句子成分

3.怎么看待福建人对于台风的淡定?

4.合掌岩的苍南县牛乾村

苍南天气_苍南天气预报一周15天温州天气预报

可以是可以,不过只能看到日偏食。而且日食开始的时间都在18时33分,太阳高度角只有2度,日食刚开始就落山了。温州这次的条件很不好。

不过明年7月22日长江流域还有一次日全食,温州那次的条件很不错。

怎样描述温州

1、嘉兴

嘉兴,别称“禾城”,浙江省地级市,长三角城市群、上海大都市圈重要城市、环杭州湾大湾区核心城市、杭州都市圈副中心城市、沪嘉杭G60科创走廊中心城市 ,位于浙江省东北部、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腹地。

嘉兴处江河湖海交会之位,扼太湖南走廊之咽喉,与上海、杭州、苏州、宁波等城市相距均不到百公里,作为沪杭、苏杭交通干线中枢,交通便利? 。陆地面积为4275.05平方千米(包含钱塘江水域面积,钱塘江河海分界线用海盐澉浦—余姚西三闸连线)。

2、杭州

杭州,简称“杭”,浙江省省会、副省级市、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心城市、环杭州湾大湾区核心城市、杭州都市圈核心城市 、沪嘉杭G60科创走廊中心城市 、国际重要的电子商务中心 ,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浙江省北部、钱塘江下游、京杭大运河南端,是浙江省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交通和金融中心。截至2017年,杭州下辖10个区、2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总面积16853.57平方千米(包含钱塘江水域面积,钱塘江河海分界线用海盐澉浦—余姚西三闸连线)。

3、宁波

宁波,简称甬,副省级市、单列市,世界第四大港口城市,有制订地方性法规权限的较大的市,中国大陆综合发展水平前15强中心城市,长三角五大都市圈中心城市之一,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连续五次蝉联全国文明城市,中国著名的院士之乡,2016年东亚文化之都。

4、台州

台州(tāi zhōu),浙江省省辖地级市,位于浙江省中部沿海,东濒东海,北靠绍兴市、宁波市,南邻温州市,西与金华市和丽水市毗邻。台州境辖3个市辖区、3个县级市、3个县;依山面海,地势由西向东倾斜,西北山脉连绵。

夏季受热带海洋气团控制,炎热多雨,为热带气候特征。冬季受极地大陆气团控制,天气温凉,具亚热带气候特征,陆域面积9411平方千米;境内公路交通以沈海高速公路等构成主要公路网。2017年常住人口611.8万人。

5、温州

温州,简称“瓯”,浙江省地级市;浙江省区域中心城市之一。温州位于浙江省东南部,瓯江下游南岸。全市陆域面积11612.94平方千米,海域面积约11000平方千米。全市辖4个市辖区、5个县、2个县级市。2017年常住人口921.5万人。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浙江省

百度百科-温州

百度百科-台州市

百度百科-宁波市

百度百科-杭州市

百度百科-嘉兴市

用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划分句子成分

温州市是浙江省的地级市 东南丘陵,为沿海港口城市,浙江的三大经济中心之一,位于中国黄金海岸线中段,浙江东南部,东濒东海,南接福建宁德福鼎市,西与丽水市相连,北与台州市毗邻,是我国第一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浙江省地级市,浙南经济、文化中心。温州2009年GDP突破2527亿元,浙江省内排第三(仅次于杭州,宁波),2009年温州GDP比上年增长8.5%,增幅与上年持平,2009年全年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360.72亿元。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021元,增长7.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100元,增长7.1%。 全市总面积11784平方千米,其中市区1082平方千米。总人口799.8万人(2008年)。辖3个市辖区、6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共有30个街道、119个镇(包括2个民族镇)、143个乡(包括5个民族乡)。 温州古为瓯地,也称东瓯,简称“瓯”。瓯是一种陶制器皿的名称。约在新石器时代,温州居住着原始瓯人并制作陶器。留学海外的温州学子在看到香港被称作HONGKONG的时候根据温州的瓯语(温州话)发明了YUJEU这个称呼。 温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沿海城市。温州古城建于东晋明帝太宁元年(公元323年),因地在温峤岭南,“虽隆冬而恒燠”,四季温和湿润,故名温州。 温州,是一座充满活力与的城市,一座充满魅力与梦幻的城市,一座充满智慧与故事的城市。温州人以“智行天下”、“善行天下”、“商行天下”而遐迩闻名。 温州文化灿烂,史称“东南邹鲁”。温州是中国数学家的摇篮、中国山水诗的发祥地、中国南戏的故乡、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先发地区与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 温州的市花是茶花,市树是榕树,市鸟是海鸥,市歌是《会飞的家乡》。 还有一本描写温州的《温州别恋》,作者是六百里。

编辑本段气候

温州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盛行从大陆吹来的偏北风,气温较低,雨水较少,湿度蒸发较小。夏季盛行从海洋吹来的偏南风,湿大雨多,气温较高。春季天气多变,时常阴雨连绵。秋季大气较稳定,常见"秋高气爽"天气。全年气候总特点是:温度适中,热量丰富;雨水充沛,空气湿润;四季分明,季风显著;气候多样。 (一)冷热适中、热量丰富 温州常年平均气温在18℃左右,这是人类活动最为适宜的气候条件。根据温州气象台历年各月逐日逐时气温记录及人的冷热舒适要求,温暖舒适期(10-28℃)每年长达9个月,出现时数可达6500小时,占全年总时数的74%。全年>0℃活动积温约6500℃,无霜期275天,是全省热量最丰富的地区。 (二)雨水充沛,空气湿润 温州市各地平均年雨量约1800毫米,比我国同纬(500-1500毫米)多得多。既是全省降水最丰地区,又是我国多雨地带,与世界同纬相比雨量之多尤为突出,因地球上该纬度区的其他各国多为干旱的沙漠气候所占据,年雨量大部地区在100毫米以下,因此,我市的年雨量要超过同纬平均值的好几倍。 (三)季风显著、四季分明 季风是盛行风向随季节转换而有显著变化的现象,冬季严寒的亚洲内陆形成强大的蒙古高压,温暖的海洋是低压,温州盛行偏北冬季风。相反,夏季海洋是高压,风从海洋吹向大陆,我市盛行偏南风(或偏东风),随着风向的季节交替,气温、降水、温度等主要气候要素也随之发生明显的年变化。冬季风干燥,寒冷,夏季风湿润多雨,秋季各地多吹稳定的偏北风,天气晴朗,春夏之间季风交替频繁,阴雨多,气候变化复杂。 温州春夏秋冬四季俱全,且各季时间都在两个月以上,与温州同纬的世界各国,最冷月温度平均在15℃左右,大多只有春夏秋三季,而我国的西部高原有长冬而无盛夏。对照同纬,四季更替十分鲜明。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远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晚期,已有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温州古为瓯地,秦统一全国后属闽中郡。西汉惠帝三年(前192)为东海王(俗称东瓯王驺摇)都地。汉顺帝永和三年(138)析章安县东瓯乡置 永宁县,县治设在瓯江下游北岸今永嘉县瓯北镇境内,是为温境建县之始。 东晋明帝太宁元年(323),析临海郡南部永宁、安固、横阳、松阳四县置永 嘉郡,郡治设在瓯江下游南岸(今鹿城区),是温州建郡之始。唐高祖武德 五年(622)置东嘉州,高宗上元二年(675)置温州,自此以后,历1300余年至今,州名无改,州境亦无大变。辛亥革命爆发,1911年11月8日温州成立“军政分府”,隶浙江军。 1914年6月置瓯海道,辖温州、处州二府,道尹公署驻永嘉县,属浙江省。1932年建立行政督察区。温州区初称浙江省第十行政督察区,督察专员办事处驻永嘉县。后数度更名,称第四特区、第三特区、永嘉行政督察区、第八行政督察区,1948年4月,改称第五行政督察 区。 1949年5月7日温州和平解放,建立温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8月26日成立第五专区,并设温州市。建国后,改称为温州区专员公署。其后, 温州标志---江心屿

名称和辖县有所变动。1981年9月温州地区和温州市合并建立温州市,实行市管县体制。现辖鹿城、龙湾、瓯海3区,瑞安、乐清2市(县级)和永嘉、洞头、平阳、苍南、文成、泰顺6县。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鹿城区。面积294.38平方公里,人口66.41万。区人民驻广场路188号。邮政编码:325000。 瓯海区。面积614.50平方公里,人口39.68万。区人民驻娄桥街道(现景山街道)。邮政编码325016。 龙湾区。面积279.02平方公里,人口31.04万。区人民驻永中街道。邮政编码:325024。 瑞安市。面积1271平方公里。人口114.61万。市驻安阳人民广场,邮政编码:325200。 乐清市。面积1174平方公里。人口116.23万。市驻乐成镇伯乐东路888号,邮政编码:325600。 永嘉县。面积2674.1平方千米,人口91.33万人。县城驻地为上塘镇,邮编:325100。 苍南县。面积1261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72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68.8公里。总人口122.4万。县驻灵溪镇县城新区,邮编:325800。 平阳县。面积1051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83万人。县人民驻昆阳镇。邮编:325400。 泰顺县。面积1761.5平方公里,人口35万。县人民驻罗阳镇东大街6号。邮编:325500。 文成县。面积1292.16平方公里,县人民驻大峃镇建设路165号,人口36.33万人。 洞头县。面积892平方公里,县人民驻北岙镇镇前路12号,人口12.5万人。 行政区划详细介绍如下: 温州行政区划

1、鹿城区: 鹿城区地处浙江省东南部,是温州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鹿城自古商贾云集,素有“东瓯名镇”之称,南宋时期诗人杨蟠就有“一片繁华海上头,从来唤作小杭州”的诗句,鹿城依山面江,城中有山有水,享有“江城如画”的美誉。悬于瓯江之中的江心屿,景色秀美,是中国四大孤屿之一。鹿城自古以来文风鼎盛,人才辈出,如东晋中国山水诗鼻祖谢灵运,南宋永嘉学派代表人物叶适,当代“一代词宗”夏承焘等,相传书圣王羲之也曾在此留下“墨池”等遗迹。 年,温州地市合并,建立现在的鹿城区。同年,温州市被列为全国14个沿海对外开放城市之一,鹿城区成为温州市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2001年下半年,经院、省批准,市、区两级对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鹿城区的区域面积从104平方公里扩大为294平方公里,现全区共辖12个街道、5个乡、4个镇。 2、瓯海区: 瓯海区北靠瓯江,处于温州市区的东、南、西部,环绕鹿城、龙湾两区。原系温州市郊区,1981年12月初建置瓯海县。瓯海是浙江省温州市三大城区之一,位于温州市区西南部。全区总面积614.5平方公里,占市区总面积的42%。现辖6个镇,7个街道,总人口38万。 瓯海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发达。温州港、温金铁路客运站等交通枢纽紧邻辖区而设,金丽温、甬台温高速公路和104国道贯穿全境,瓯海大道、梧埏大道等城市干道与老城区交通网络相连。近几年来,瓯海区再造优势,相继组织实施了一大批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项目,进一步完善电力、通讯、供排水等基础设施,为温州城市的拓展和大都市框架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当前,全区正在实施区域经济发展新战略,做强二产、做大三产、做精一产。以加速发展传统优势轻工产业和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努力打造眼镜、锁具等国际性轻工制造基地。瓯海区新城区位于娄桥街道和潘桥街道的新城区正在进一步建成。瓯海新城区将会把温州的城市框架拉开。 3、龙湾区: 龙湾是浙江省温州市三大城区之一,位于瓯江入海口南岸。东朝东海,南接瑞安市,西邻鹿城、瓯海二区,北濒瓯江,与永嘉县、乐清市隔江相望。2002年1月,经省、市人民批准,龙湾区内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区域陆地面积279平方公里,总人口48万人(其中户籍人口29.77万人),区人民驻永中街道,辖永中、蒲州、滨海、永兴、海城5个街道和状元、瑶溪、沙城、天河、灵昆5个镇。 龙湾历史悠久,古属瓯越、东瓯。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这里就有先民居住,过着渔猎和原始的农业生活。春秋战国时期,龙湾成为越国辖地。从东汉末年到三国,北方处于战乱之中,这一带却比较平静安定。唐宋以来,龙湾作为温州城的东部城郊,经济文化不断发展。 其中中国不锈钢城在龙湾永中基地。 4、乐清市: 全市陆地面积1174平方公里,海域面积270平方公里,人口116万。这里气候温和,水土肥沃,自然丰富,素有“旅游胜地”、“鱼米之乡”之称,在温州、台州、宁波、舟山沿海走廊中,乐清历来是主要的经贸集散地。 乐清是民营经济“温州模式”的发祥地。早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家庭作坊、个体工业已在乐清市兴起。80年代出现了股份合作企业,现已逐步走向规范化,并已向集团化方向发展。股份合作经济给乐清工业经济发展开创了“黄金时代”。 全市现已建成工业小区25个,标准厂房310万平方米,有近1500家企业进入工业园区,分布在104国道乐清段两侧,构成长达50多公里的“工业走廊”,集团公司51家,其中38家为全国无区域集团,6家企业跨入了全国知名乡镇企业行列,形成了以低压电器、电子、机械、仪表、服装、皮革、船舶修造、工艺美术等为主导行业的工业体系。乐清柳市素有”中国电器之都“之称。 乐清已形成一个城镇群,以市所在地乐成镇为中心,全市分布着16个经省批准的对外开放重点卫星镇,这些卫星镇分布合理,建设颇具规模,其中柳市、乐成、虹桥、北白象四地人经济综合实力跻身温州“十强”、浙江“百强”行列。 被称为乐清海上门户的黄华七里港区,是我国20个重点港口之一。海岸线长142公里,可建造万吨级以上泊位36个,主航道150多年来恒稳不变,是宁波至厦门一线唯一而适中的深水港区。现已建成七里港一期工程,港口年吞吐能力达401万吨,七里港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将成为建设中的温州大港核心。 5、瑞安市: 瑞安是温州大都市南翼中心城市,浙江省重要的现代工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瑞安陆域面积1271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060平方公里,总人口114.61万。 瑞安是“温州模式”的重要发祥地。改革开放以来,瑞安人民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率先发展市场经济,尝试股份经营,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地实际的经济发展路子。80年代初,农村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率先兴办农村家庭工厂,千方百计把产品推向市场,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把以上经济特色概括为“小商品、大市场”。八十年代中期,瑞安已经形成了较大的小商品市场, 为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发展积累了早期经验。现已形成汽摩配件、机械电子、塑料制品、鞋类、精细化工、纺织服装等六大支柱产业,大批名优产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19种产品在全国市场占有50%以上份额,是中国汽摩配之都、塑料薄膜产业基地、印刷包装及医药机械全国产销基地、全国闻名的精细化工生产基地,形成了有较强竞争能力的行业规模优势和产业配套优势。 这是一座具有1700多年历史的江南古城,自古市井繁华,商贸发达。“人杰地灵,天瑞地安”。宋代著名诗人陆游过瑞安飞云江时曾咏叹道::“俯仰两青空,舟行明镜中。蓬莱定不远,正要一帆风”。 郭沫若曾题联“玉成桃李,海涌波澜”。民间自古就有“瑞安出才子”的美誉。南宋理学家陈傅良注重“经世致用”,开永嘉学派之先声;叶适集永嘉学派之大成;元明之际,戏曲家高则诚撰《琵琶记》,称为“南戏之祖”(或“词曲之祖”)。清末,瑞安相继涌现出“三孙五黄”、“东瓯三杰”等知识分子群体。特别是孙诒让,精研经学和甲骨文,被誉为“有清三百年朴学之殿”、甲骨文字学开山鼻祖。近代名人辈出,史学家周予同、鱼类学家伍献文、书法家邹梦禅、国旗设计者曾联松等等。 瑞安还是浙江著名侨乡,有10万多瑞安人分布在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归侨侨眷有12万多人。在法国、意大利的华侨,每5人中就有1人是瑞安人。在旅外华侨中,担任侨团会长、副会长、秘书长以上的有200多人。同时,有20多万瑞安人在全国各地经商办厂,其中眼镜业最突出,在全国各大城市的繁华路段,凡是有眼镜店的,大半是瑞安马屿人在经营。瑞安商人协调能力强,在全国成立的147个异地温州商会中,瑞安籍商会会长有30多位,副会长500多名。 瑞安市境群山起伏,溪涧纵横,且有飞云大江襟带城廓,隆山古塔雄视八方,自然景观颇具壮美清幽的特色。风景旅游区占国土面积20.8%,属旅游大市,拥有寨寮溪等七大风景胜区。省内四大藏书楼之一的玉海楼和观音寺石塔列入全国、省级文保单位。 6、永嘉县: 永嘉县隶属于温州,位于浙江省东南部,瓯江下游北岸。总面积2674.1平方千米。2007年末总人口91.33万人。“永嘉”作为县名始自589年(隋文帝开皇九年)。“永嘉”二字,是“水长而美”的意思。 神奇的楠溪江山水造就了无数的杰出人物和灿烂文化。从唐朝至清朝,永嘉一共有过604位进士。两宋时期,曾经出现辉煌的“永嘉学派”、“永嘉四灵”,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显著的地位。2001,我国昆曲艺术被联合国授予“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称号,永嘉昆剧作为昆曲中的重要代表,成为全人类的共同精神财富。 楠溪江名人履迹

怎么看待福建人对于台风的淡定?

1、全世界的(定语)科学家(主语)都在努力(状语)探索(谓语)地震的(定语)规律(宾语)

2.地球上(主语)几乎每时每刻都在(状语)发生(谓语)地震(宾语)

3一天(状语),地震仪向着西方的那条龙嘴里的(定语)铜球(主语)忽然(状语)落下(谓语)

4.直到今天(状语),锯子(主语)仍然是(谓语)木匠们工作的(定语)主要(状语)活动(宾语)

5.张强(独立主语),刚才(状语)李老师(主语)让(谓语)你(宾语)去一趟办公室(补语)

6.于乐叔叔(主语)把(状语)自己应得部分(定语)遗产(宾语)吃(谓语)得一干二净(补语)

7.愚笨的(定语)企鹅(主语),胆怯的(状语)把(状语)肥胖的(定语)身体(宾语)躲藏(谓语)在悬崖底下(补语)

8.统筹方法(主语)在企业管理和基本建设中(状语),以及关系复杂的科研项目中(状语),都可以(状语)应用(谓语)

9.据天气预报(状语),台风韦伯(主语)将于9月19日2时30分(状语)在浙江省苍南县(状语)登陆(谓语)

10.在近代工业的错综复杂的工艺过程中(状语),这些(定语)道理(主语)往往(状语)不像(状语)泡茶这么(状语)简单(谓语)

11.精疲力竭的(定语)他(主语)脱下(谓语)厚厚的(定语)军大衣(宾语)一 *** (状语)坐在(谓语)坑上(宾语)

合掌岩的苍南县牛乾村

福建人淡定的台风,多数挡在前面的台湾,可就一点也不淡定了!

谁都知道,多数台风的路径,都是从东边往西边走,当然,有少数奇葩台风有很奇怪的路径。而只要是东西向、东南西北向的台风,到福建之前,一定先到台湾。几乎所有登陆汕头以北、宁德以南的台风,都是登陆过台湾的"二手台",这些台风威力已经腰斩,因为打不过中央山脉这座"护国神山",以及"护闽宝岛"!

台湾人喜欢用"护国神山"这样的来称呼中央山脉,其实,这也是不尽公平的,中央山脉挡下台风之时,台湾东部的花莲、台东往往都是第一线、第一手的遭受摧残,那也是国土呀,也是百姓呀!

另外,台风其实来去很快,就像2018年的8号台风玛莉亚,风速每小时30公里,一天就可以跑720公里了,而台湾海峡只有130-300公里,不要半天就通过。但是,多数"穿心台"只要经过中央山脉,结构被破坏、速度放慢,需要在台湾西部重整,后遗症是: 台风滞留时间拖长,暴雨下不停,风灾可能少了,但是水患更为严重。护国神山是功是过,是谁(台湾西部、福建)的护国神山,也是常被质疑的!

广东是全中国台风登陆最多的地方,其次是海南、台湾与福建。所以,相较广东、海南、台湾,福建有一个台湾当天然屏障,比广东、海南、台湾淡定一点,也是正常吧!

开玩笑归开玩笑,台风这种天然灾害,千万不可低估,短时间的强风暴雨,是非常可怕的。我当年经历过台风眼通过的惨痛经历,先是狂风家里前院的围墙倒了,然后台风眼时风平浪静还看到太阳,之后狂风再起风向转变,后院的墙也倒了,屋顶被掀掉多处,以及接著淹水,只是来得快去得快,没有淹水三天而已。

台风,是一个需要小心、敬畏的大自然灾害!

你这样说是有失偏颇的,谁说福建人对于台风淡定了?你去问问沿海的渔民、农民,或者问问沿海的工作人员,看他们对台风淡不淡定?这样才能全面的看待问题嘛

不过也确实,福建人,包括广东、海南人在列,并不会很惧怕台风,不会听到台风就谈虎色变。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这些地区经常遭受台风侵袭,在防台上已经有相当充足的经验。现在的预报技术日趋发达,台风路径预报准确度大幅提高。气象局基本上可以提前1-2天,确定台风要登陆什么地方、影响哪些地方。沿海的台风预警机制,在这些年也逐渐成熟。台风登陆在当代已经是一件可预料、可预防、可预备的事情,因此只要不是太强的台风,大家也没有太慌张的必要。淡定但有所准备,是最好的态度。

其次,台风的到来也不全是坏事,有时候人们恰恰需要台风。如果长时间没有台风影响福建,那么可以推知,这段时间里福建很可能有不少地方遭遇酷暑、干旱。这就是台风对于我们的必要性。在适当的时候,它是解暑、消灾的功臣。

最后一点,也是福建独有的一点:登陆福建的台风,特别是厦门以北、宁德以南的台风,一般不会太强。为什么呢?因为台风在登陆这些地方之前,极大可能已经登陆了台湾。台风登陆台湾,基本上强度都要折半,到了福建自然杀伤力也就降低了很多。不过这不意味着就不需要防台了。举几个例子:2005年的龙王,是登陆过台湾的“二手台风”,但其暴雨使福州全城瘫痪,百余人丧生,杀伤力极大;2015年的苏迪罗,同样也是“二手台风”,但福建沿海几乎无一处幸免,基本上都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经济损失极大。

2005年台风海棠

2015年台风苏迪罗

这提醒我们:台风不是什么牛鬼蛇神,面对台风不需要过度慌张。但是过度的淡定,不置一问,绝对是错误的态度。对于许多福建人,2016年的莫兰蒂,2006年的桑美,必定还印象尤新。对于福建沿海,必须每时每刻都做好最坏的打算,这样才可以有淡定的资本。

其实,在福建,台风也是可遇不可求的。

鄙人在厦门呆了三十余年,遇到正面袭击的台风也不过两次,第一次是1999年的14号台风“丹恩”,第二次是2016年同样是14号的“莫兰蒂”,两次台风对厦门的破坏简直可以用“惨烈”来形容。

然而,这种“惨烈”并不是对所有东西都有效,厦门,乃至福建的民居建筑对抗台风是绰绰有余的,最受影响的是满眼翠绿:园林绿化以及漫山遍野的果树,至于城市乡村简易搭盖、广告招牌则是无一可幸免。

但是,福建人民对抗台风是有经验的,渔船只要提早进入避风港,低洼区域做好防水,提前清淤,车辆停在高处,树木做好支撑(香蕉只能看运气了),损失是可以降到最低的。

之所以说台风可遇不可求,在于台风的路径和特性。

台风最大的破坏力在于以台风眼为中心,半径20-300公里的范围,这个区域虽然大,但仅仅只是风大而已,最恐怖的是台风过后倾盆而下的雨水,风雨交加才是破坏之王。

真正能达到最大破坏力的地方事实上也就方圆50公里以内,对于福建3300公里的漫长海岸线来说,能专攻一处实在机率不大。

再者小小的福建,其曲折的海岸线长度位居全国第二,如此坑坑洼洼的岸线和沿海高山,也足以使台风在刚接触陆地时便立即消减,因此我们在新闻中总是关心台风登陆时间,却从来不理会登陆后的走向,毕竟福建的高山历来就是台风最大的对手,一旦进入马上消亡。

而更重要的是,福建在东南方向还有一个最大的保护伞台湾,闽台之间最高的山位于台湾,其南北纵横的中央山脉是台风进入福建的第一道障碍,即使过了台湾,台风还未较弱,要在狭长的台湾海峡前行,还要考虑气流对台风的影响,台风在闽台之间太容易转向了,这是地形的严重影响。

因此,有台湾的第一道屏障减弱,台湾海峡的第二道转向,福建海岸线的第三道消减,真正到达福建的台风已经是屈指可数或者小的可以忽略了。

敬告各位游客,想要在厦门亲历真正的强台风,真的很难得。

没台湾的存在福建人肯定不会对台风如此淡定,比如2005年海棠,泰利,龙王,如没台湾的话那年福建连续三个超强台风登陆,超强台风破坏力什么概念,你看看桑美时的苍南和福鼎还有莫兰蒂的厦门,还有威马逊的海南和雷州半岛,要是这种级别台风一年连续来三次哪个地方受得了

我们福建地处东南沿海,每年刮台风下大雨对于我们来说是家常便饭的事。没有台风没有雨对于我们福建来说不是什么好事,就像今年一样没有台风没有雨就变成干旱了,农作物都热死了。要是6号台风有从我们福建入境就好点了,最起码天气不会那么热,而且也可能河南不会受灾那么严重了。

由于没有台风,今年全中国火炉城市排名前10里面我们福建占了9个,史无前例的排名第一。剩下一个是新疆,现在我们福建热的程度堪比新疆吐鲁番。我们福建人民对待台风的态度是既怕它不来又怕它乱来。我这辈子见过最大的台风就是龙王和桑美台风,这两个台风我都是亲历者。

龙王台风在台湾花莲登陆的是64.9米/秒,17级台风。当时我家一楼被淹了,我们那边发生了山体滑坡,通往县城的客车停了,而福州市因为这次台风武警死亡86人,人民群众死亡和失踪人数不详。全省转移人数376万。

然而桑美台风才是建国以来到2014年以前杀伤力最强最大的台风,因为它也是17级超强台风而且登陆时恰逢天文涨潮期。它在浙江苍南马站镇登陆时福建福鼎白马岩测得最大风速为75.8米/秒,浙闽沿海总共104人遇难,福建省受灾人数为388万,经济损失111亿。当时我在宁德市区亲眼所见因风力太大导致两量大卡车发生对撞,司机被120救援人员拉去抢救了也不晓得还有没有活着。从那以后我对于台风都很敬畏也很淡定,对于个人预防台风或者暴雨也变得更加敏感。

1、见的多了。当地民众对于台风并不陌生,特别是现代天气预报出现之后,结合预报信息,什么级别的台风,造成什么程度的影响,基本了然于心,所以如何应对、防范,经验也极为丰富,很多时候就早早做足了准备,在真正风雨到来时,在我这个外人看来,就不是那么慌了。

2、台湾岛功不可没。台湾岛对于台风的削弱作用,还是比较明显,前两天还在学习中科院大物所的报告,关于台湾中央山脉对于台风的影响,造成副环流效应的研究,可以说,即使不登陆台湾,也能台风稍弱一些,福建受灾程度减轻一点点。

3、台风也是有用的。夏季副高西伸北抬,对于广袤的东南地区来说,特别是“七下八上”的时候,几乎都是高温少雨、伏旱为主的天气,倘若没有雨水的补充,旱象就要显露,时间一长,甚至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所以台风有时能够适时地提供这方面需求。

很淡定。第一,如果没有台风。福建的夏天是悲催的,副高的高温和干旱。第二,和广东浙江不同的是,福建往往有台湾挡一下,因此往往受到伤害低于广东浙江。除非没有被台湾挡住的桑美和莫兰蒂。第三,我们经历过桑美和莫兰蒂的人,已经对台风有了充分的认识和准备。第四,没经历过的人和小孩们都殷切期盼来来一个大台风感受下。这种属于不见棺材不落泪的。总之,我们是有准备的淡定。

一,我们大胡建作为南部沿海省份,经历台风是正常,记得有一年好像台风很晚才出现,我们还有点觉得反常。

二,确实,我们福建省经历的大多是二手台风,可能这个比例可以达到百分之98。大部分都是经过了台湾,经过台湾的中央山脉一拦阻,台风的威力确实也会减少非常多。

三,如果有台风是从南面正面登陆大胡建,那这将会是波及全省,甚至整个华东或华北。这时我们不可能淡定的。

四,台风的预报,台风信息的传达,还有我们自己千百年来的经验,这些都能让我们对于台风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可以做到不必非常担心。

五,八山一水一分田。我们福建省的地形地貌主要是以丘陵山地为主。且水文条件是没有大江大河,水系较不发达,这就造成我们虽然地处湿润气候,但我们自然蓄水能力有限,没有大江大水和湖泊储水。

这里说个题外话,我们福建省的森林覆盖率至达全国前列的,森林覆盖率并不是为了吹嘘,而是实实在在可以做到涵养水源这个功能。

台风最主要的正面作用是为我们带来降水,为整个秋冬少雨做准备。

对于土生土长的福建人来说,台风来临前的天气可以闷到你怀疑人生,都会盼着台风经过下点雨带来一丝凉爽。

说到淡定,谁淡定过啊,总是想着最好别在本地登陆,台风的威力非常的大,破坏力也非常大,福建人希望的是带点雨而不是风,不管是沿海地区还是靠内陆,都不会淡定的,只要是登陆到某一个地方,人们才会心安。

台风没有那么可怕的,习惯就好,我是福建人没有你们想得那么可怕,看看热闹就好

位于浙江省苍南县沿浦镇牛乾村,距村2.6公里左右。这里风景优美,日出日落,云海沉沉,群峦叠嶂,天湖徜徉。不过现为军事重地,游人止步。

名字由来:巨石上长出两块巨石,似石笋从巨石上突然长出来,又似天外飞来,总之,是在最不可思议的地方以最不可思议的姿势相互依偎,犹如双掌合十,故名曰“合掌岩”。天气晴朗时,可以看出两块石头是有隙缝的;而当到了阴雨天气时,此时的合掌岩如其名,看不出缝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