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合肥属于什么气候

2.安徽温度什么时候降低

3.中国五大火炉城市哪几个?

合肥最近一周天气每天的最高和最低温度_合肥最近一周天气每天的最高和最低温度

合肥的天气还是比较温和的,夏天一般最高35度左右,冬天最冷零下4度左右

吉林市的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少雨,夏季温热多雨,秋季凉爽多晴,冬季寒冷多雪。受地形影响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年平均气温3.9℃,一月平均气温最低,一般在零下18℃—20℃;七月平均气温最高,一般在21℃—23℃。全年平均降水量650-750毫米,全年日照时数一般在2300~2500小时。特殊的气候环境使吉林市形成了夏季是避暑度假胜地,冬季是冰雪旅游乐园的自然环境。

温差还是有点的,要注意了

合肥属于什么气候

一天中,最高气温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在日出前后。

1.天气的冷热,主要决定于空气温度的高低,而影响空气温度的根本因素是太阳辐射强弱。太阳光热并不是直接使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空气直接吸收阳光的热能仅14%左右,而有43%的可见光区的能量被地面吸收了。当地面吸收了太阳的辐射热量之后,再通过辐射、对流等形式向空气中传导,这是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

2.过了正午时刻太阳辐射开始减弱,但地面吸收的热量仍多于支出的热量,直到午后1时左右,地面温度达最高,地面辐射也达到最强。由于地面向大气传输热量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近地面气温是午后2时左右达到最高,大气逆辐射也达到一天的最大。

3.同理,大气主要以逆辐射的方式和大气辐射的方式散失热量,直至次日日出都无太阳辐射来补充热量,所以直到次日日出前后气温达到了一天的最低值。

扩展资料:

气温的人为影响因素

(1)城市下垫面(大气底部与地表的接触面)特性的影响

城市内大量人工构筑物如铺装地面、各种建筑墙面等,改变了下垫面的热属性。城市地表含水量少,热量更多地以显热形式进入空气中,导致空气升温。同时城市地表对太阳光的吸收率较自然地表高,能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进而使空气得到的热量也更多,温度升高。

(2)城市大气污染

城市中的机动车辆、工业生产以及大量的人群活动,产生了大量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碳、粉尘等,这些物质可以大量地吸收环境中热辐射的能量,产生众所周知的温室效应,引起大气的进一步升温。

(3)人工热源的影响

工厂、机动车、居民生活等,燃烧各种燃料、消耗大量能源,无数个火炉在燃烧,都在排放热量。

(4)城市里的自然下垫面减少

城市的建筑、广场、道路等等大量增加,绿地、水体等自然因素相应减少,放热的多了,吸热的少了,缓解热岛效应的能力就被削弱了。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气温

安徽温度什么时候降低

四季的划分标准是:春季3~4月,夏季6~8月,秋季9~11月,冬季12~2月。

按侯平均气温划分的合肥四季分别如下:

春季3月26日~5月20日,候平均气温10~22℃

夏季5月21日~9月20日,候平均气温>22℃

秋季9月21日~11月15日,候平均气温22~10℃

冬季11月16日~3月25日,候平均气温<10℃

按气候划分的四季特点是:春暖、夏炎、秋爽、冬寒。

一、合肥的春天(3~4月)

合肥春天总的气候特点是:时暖时冷、时晴时雨。

由于春季冷暖空气活动频繁,常导致天气时晴时雨,乍暖乍寒,复杂多变。

春天的平均气温为12.6℃。

3月上旬初春的平均气温仅7.7℃,4月下旬春末平均气温高达18.4℃,上升10.7℃。

历史极端最低气温为-3.2℃,极端最高气温达32.7℃,由次可知,春天气温不仅回暖快,而且变化的幅度大。

另外,气温回升年际差异很大,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2℃的平均初日3月31日,最早是3月17 日(2000年),最晚是4月14日(87年),相差29天。

平均终霜日期是3月23日,最早是3月1日(99年),最晚是4月14日(80年),相差45天。

春天的阴雨天气最多,日降水量≥0.1毫米的历年平均日数为22.8天,约占全年总雨日数的20%;平均降水量156.6毫米,占全年总降水量的15.7%;平均总云量6.8成,为全年最多。

春天的平均风速最大,为3.2米/秒,其中最多风向是偏东风。

本地俗话说:“春东风,雨祖宗”,这是因为东风加大,是高压入海所致,此时天气将转坏。

二、合肥的夏季(6~8月)

合肥的夏季主要特点是:季节最长,天气炎热,雨量集中,降水强度大。

夏季的平均气温为26.9℃,比春季高14.3℃,其中7月中旬-8月上旬各旬平均气温均超过28℃,季平均最高气温为31.0℃;平均日极端最高气温≥35℃的高温日数为12.6天,最少为0天(1987年),最多36天(1978年);历史极端最高气温为41.0℃(1959年8月23日)。

夏季三个月的总降水量为436.6毫米,占全年总降水量的43.9%。

雨量主要集中在梅雨季节,平均入梅期为6月17日,出梅期为7月10日,梅雨期24.1天,梅雨量266.6毫米,约占夏季总降水量的61.1%。

出梅后多数年份出现持续高温少雨天气。

暴雨天气主要集中在这一季节,占全年总数的 75%。

雷暴天气也集中在这一季节,历年平均17.1个雷暴日,约占全年总数的66%,雷雨时常伴有大风。

三、合肥的秋季(9~11月)

合肥秋季气候主要特点是:季节最短,气温下降快,晴好天气多。

秋季的平均气温为13.7℃,比夏季下降13.2℃。

入秋后,由南方来的暖湿空气逐渐减弱撤退,北方冷空气不断增强南下,本市转受一股股北方带来的冷空气影响,气温随之不断下降。

俗话说:“一阵秋风一阵凉”。

但是年际差异很大,有的年份,虽已是秋季,可是仍有持续高温天气,俗称“秋老虎”。

秋季极端最

高气温为38.6℃(95年9月7日);最多高温日数为7天(1978年)。

秋末常有寒潮入侵,气温陡降。

季节极端最低气温为-5.1℃(79年11月29日)。

平均初霜期为11月9日,最早10月22日(72年)。

秋季平均降水量为196.7毫米,约占全年总量的19.8%,降水日数25.1天,约占全年22%,秋旱天气较多。

例1995年秋季降水总量仅为57.2毫米,较常年偏少7成多,秋旱严重。

秋季最大日降水量为 109.6毫米(71年9月24日);平均暴雨日数为0.3天;最早初霜日期是10月22日(72年)。

四、合肥的冬季(12~2月)

合肥冬季气候主要特点是:天气较寒冷,雨雪天气少,晴朗天气多。

冬季的平均气温为 4.0℃,其中以1月天气最寒冷,月平均气温仅 2.6℃。

平均每6天左右有一股冷空气南下影响本地。

如果以最低气温低于0℃作为寒冷天气的标准,本市平均每年有37.8天左右;极端最低气温低于-10℃的日数历年平均仅0.2天;极端最低气温-20.6℃(55年1月6日);极端最高气温仅25.2℃(87年2月10日)。

冬季降水量最少,仅为110.4毫米,约占全年总降水量的11%,其中以12月份最少, 2月"立春"后,随着暖湿气流的增强降水开始增多,历史最大日降水量为39.7毫米(84年1月18日)。

本市年年都有降雪天气,平均初雪日期为12月11日;平均降雪日数为12.6天,最多22天(年);最大暴雪量为39.7毫米(年1月18日);最大积雪深度45厘米(54年12月31日),雪灾严重。

冬季偏北风增多;平均雾日7.6天约占全年42%,为最多。

中国五大火炉城市哪几个?

安徽9月份开始变冷,安徽省在气候上属暖温带与亚热带的过渡地区。在淮河以北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淮河以南属亚热湿润季风气候,从9月份开始,就不再这么热的天气了平均温度是14℃~23℃,白天平均23℃,穿棉麻面料的衬衫、薄长裙、薄T恤等清凉透气的衣服。

安徽省各地四季分明,“春暖”,“夏炎”,“秋爽”,“冬寒”的气候明显。若按候平均气温划分四季,候平均气温22℃为夏季,10─22℃之间为春秋,那么安徽省各地四季分配大致是:春秋各2个月,夏冬各4个月,冬夏长,春秋短。因南北气候差异明显,淮北冬长于夏,江南则夏长于冬。季节的开始日期,春夏先南后北,秋冬先北后南,前后约差5─15天,春季差别最大,夏季差别最小。

安徽省共有河流2000多条,河流除南部新安江水系属钱塘江流域外,其余均属长江、淮河流域。长江自江西省湖口进入安徽省境内至和县乌江后流入江苏省境内,由西南向东北斜贯安徽南部,在省境内416千米,属长江下游,流域面积6.6万平方千米。长江流经安徽境内400千米,淮河流经省内430千米,新安江流经省内242千米。

安徽冬天最冷的城市

我国北方的城市是有暖气的,所以基本上冬天就不用怕太冷了,然而在我国南北方交替的城市,却是一个很尴尬的存在,因为它们冬天很冷,温度也很低,却有的城市连暖气都没有,所以就拿安徽的一个城市来说吧,看完后你就知道这个城市是有多冷了,堪称是安徽最冷的城市了,需要注意的是,它不是淮北和亳州。

它就是宿州。宿州这个城市不知道大家了不了解它,而实际上在对于这个城市的发展而言,它最大的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这个城市的发展不算是很强,在安徽省内也是一个发展很中规中矩的城市,也不突出,宿州是安徽的北大门,城市面积也很大,有9787平方公里之多,在历史上也凭借它的特殊位置,被称是九州通衢的城市。

宿州的其它方面暂且不谈,其气候环境却是安徽很有特点的,它是安徽冬天最冷的城市,在安徽境内,首先它的气候是更靠近北部,所以很容易受到北方寒潮的影响,而真正在对于这个城市的气候来看,它也是跟北方的气候特征很像,它的1月份平均气温最低为-0.6至1.0℃,几乎就是处于零下的状态了,而最低的气温零下10度也是很常见的。

而宿州之所以是安徽冬天很冷的城市,除了是地处北方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宿州的地形因素,众所周知,位于淮北平原中部,在地形上是以丘陵和平原为主,而每年只要是一到冬天,就几乎是很容易受到北方寒冷空气的影响,而久而久之,自然是城市的气温常年不高的了,也成为安徽最冷的城市也就不奇怪了。

安徽本身就是一个地跨南方和方的省份,所以它的城市发展也自然是成为温差很悬殊的地区了,南部的城市气候较为温和一点,而北部的城市则依旧是让人感到很寒冷,而对于中部的合肥而言,每年的冬天也是让人不好受,所以安徽这样看的话,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省份了。

武汉:7、8月平均气温最高,28.7℃。夏季极长达135天,因武汉地处北纬30度,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可达83°,又地处内陆、距海洋远,地形如盆地故集热容易散热难,河湖多故夜晚水汽多,加上城市热岛效应和伏旱时副高控制,十分闷热,是中国四大火炉之一。

夏天普遍高于37℃,极端最高气温44.5℃,夏季全天最低温最高值达到34℃。是我国夏天温差最小的城市。

福州:全国33个省会级城市,最近10年(2000年-2009年)高温天总数。福州以10年375个高温天名列榜首,第二是杭州(355个高温天),第三是重庆(343个高温天)。

内地最新三大火炉分别是福州、重庆和杭州。福州为中国内地省会级城市的高温王者,超过了重庆,成为内地大城市第一火炉。这份榜单主要考虑的,是这些省会城市近30年高温增多的趋势,也体现了和老牌“火炉”城市的区别。

这份榜单当中,传统“四大火炉”城市重庆、武汉、南昌、南京分别排名为2、7、6和14,只有重庆进入前4名。南京新30年(1981-2010年)的年均高温日数为13.7天,比过去30年(1971-2000年)高温日数增加了1.5天。 

南昌:深居内陆,南昌西面有井冈山,东临武夷山,南挨南岭,江西省处于群山包围之中,季风难以进入,潮湿的空气聚集中部,与周围省份不同,浙江、上海属临海城市,台风及海洋性气候使它们夏季温度并不极端。

重庆市:夏季高温日数高居10个城市的首位,为28.5天。其中连续大于35℃的高温日数平均值为11天,高于38℃的天数平均为6.5天,这两项指标也都名列榜首。

江城武汉可称“一代炉魁”。此地江河湖泊众多,水汽大量蒸发,团团热气将整个城市罩住,一方面减慢了地面热量向空中辐射的速度,另一方面使人体表面不易散热,宛如桑拿,汗出如浆,闷热难耐。1934年某日武汉41.3℃的纪录为江城夺得“炉魁”之称。

扩展资料:

在历史上,重庆、武汉、南京的前三把“火炉”交椅坐得稳当,“第四火炉”归属则一直存在争议,南昌、济南、上海、广州等地都曾榜上有名,最终南昌终于胜出。2003年夏,南昌有22天日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39.7℃,地面最高气温超过60℃。

市民们纷纷跳进赣江消暑,江上每天呈现千人共泳的壮观场面。同年11月已是深秋时分,南昌某日最高气温竟达31.2℃。眼下“火炉城市”纷纷要求摘帽,只有南昌至今尚未提出申请。

“火炉”重庆之热源于地形,“渝炉”堪称老山炼丹,是全国有名的盛夏高温区。今年重庆相比北方高温稍显温柔,6月初的强降雨过程为初夏渝城消去几分暑气,不过重庆人却不为此感到庆幸。

专家解释山城夏季多雨是工业化的结果:“工业排放物(二氧化硫、微小粉尘等)的增加影响到太阳辐射,导致了降水量提升,高温日相对减少。”这样的“人工降雨”一定程度上是环境污染的“意外收获”。

参考资料:中国四大火炉-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