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县天气预报_汶川天气预报
1.地震局只有某地发生了地震警报,难道就不能提前预报地震吗?
2.当汶川大地震来之前,为什么没能监测到什么征兆?
我们知道在现如今的一个科技发展时代当中,我们人们的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对于自然现象的一些报警和预警越来越准确,特别是我们的天气预报,这方面的一个努力更是如此,我们每天日常出行通过手机观看天气预报,我们就能知道天气的一个变化,及时作出调整。那么关于地震同样如此,那么地震预警和地震预报有怎样的一个区别?这两者的区别在哪里?
一、关于地震预警。首先就是关于地震预警来说的话,这是为了给我们人类一个警示,也就是告诫我们即将发生地震。因为我们知道地震所产生的威力和训时间上,和迅速性上面远远大于其他的自然天灾,当发生地震的时候,我们很多人可能在家中睡觉,或者在工作的场所中进行工作。例如08年的汶川地震那时候正好是下午2点左右,那一时间段内刚好人们在家中睡午觉,炎热的夏天白天工作累了,那么休息午觉这是非常正常的事。正是这种情况导致了这一次的地震当中造成数10万的人员伤亡,而且地震预警是即时让我们居民及时进行疏散的一个警报。
二、关于地震预报的作用。还有就是关于地震预报是提前大约1~2天所知晓的一个情况,这和我们的天气预报是一样的效果,其目的就是为了让我们知道这一地区在最近可能会有爆发地震的情况。根据这一情况,我们及时进行调整,我们的日常出行和做好地震预警,这也是保护我们人员安全的一个措施。
三、先有地震预报,后有地震预警。最后就是关于两者的一个先后性,上面先有地震预报,后有地震预警,地震预报是让我们知晓这一地区会发生地震的一个概率,而地震预警是为了及时疏散在这一地区的人们。
地震局只有某地发生了地震警报,难道就不能提前预报地震吗?
目前的技术,能做到以下
1.地震发生后,在破坏性的地震波到来前,提前30秒知道,发出警报
显然,就算每个居民身上都有报警设备,30秒也只能跑下3层楼,没啥意义
关键是,如果报警发生在半夜,30秒还不够你明白发生什么事
更关键的是,哪怕每个人白送一个报警器(其实就是个呼机)谁能做到年年月月天天,不离身?
2.预测某一地区地震一般是这样:XX地区,在未来50年内发生7级左右地震的可能性高于50%
这个预测对你有用吗?你未来50年都住帐篷?还是说XX地区从此开始搬家,一个人都不留
这种预测,只能是国家用,要求XX地区从今后,建筑物的抗震等级提高到7级以上,相关部门做演习和预案
北京地区的预测是,未来50年内,不大可能发生超过6级以上地震,超过5级以上的可能性也低于20%,所以,北京地区建筑物指定标准的抗震等级一般是7级
至于精确预测未来1周这样的,目前人类历史上只有1次,中国,邢台,16,还是很多机缘巧合的结果
汶川地区,就是地震高发地区,抗震等级应该是8级才行,不过,嘿嘿,政策指定是一回事,实际施工的时候,那个老板都会耍手段的,更不要说大批的1980-1990年代的,几乎没有图纸,没有施工监理的工程(那个年代,有楼住就不错了)
天气预报都只有80%准确,更不要说地震了。
当汶川大地震来之前,为什么没能监测到什么征兆?
四川汶川县发生七点八级地震后,“为什么地震发生前不能预报出来,而地震发生后又能预报”的疑问成为民众关注的焦点。针对这一问题,福建省地震局首席地震预报专家丁学仁研究员今天在此作了回答。
他说,地震发生前难以做出预报,地震预报成为世界上公认的科学难题。地震预测的难度比原先想象的要难得多,地震预报的进展也比原先设想的缓慢得多,可以认为至今全球地震预报的水平还相当低。
这位研究员分析,震前地震预报难,主要因为:一是地震物理过程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和地球内部的“不可入性”。地震是发生在地球内部的一种自然现象,地震的发生也是一种复杂的地震物理过程。由于地震孕育过程的未知因素太多,地震前震源状态、地球内部细结构不可直接探测,加上地壳破裂的过程又十分不稳定。人类即使具有很高水平的模拟实验也远远达不到震源处的真实环境条件,而实际上地壳内上百公里尺度极度不均匀介质的破裂也是无法模拟的。
其次,地震的孕育和发生是地壳内部岩石受力产生应变的积累与释放,造成其物理过程和应变积累的力源又是众多因素迭加和反复作用的结果。目前,还难以搞清它们之间演化过程的相互关系。再则,大地震是小概率,难以重复和检验。地震发生前所谓的前兆现象绝大多数与实际发生的地震不是一一对应关系,存在着某种不确定性。
丁学仁表示,当地震发生后,通过地震台站的现代仪器观测和数据处理系统,可以很快(目前福建可在一分钟内)而又准确地测定出地震发 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但是,破坏性地震或有影响的地震发生后,一般还需要进行震后趋势判定,明确短期内是否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应当说现阶段地震预报的整体水平还很低,预料之外的地震也还是有的,毕竟地震预测研究还在探索之中。
地震目前不可能准确预警
地震的难以预测由三方面因素决定。第一是地球的不可入性。人类对地下发生的变化,目前只能靠地表的观测进行推测,而这种推测很不唯一。第二是地震孕律的复杂性。通过专家多年的研究,现在逐渐认识到地震孕育、发生、发展的过程十分复杂,在不同的地理构造环境、不同的时间阶段,不同震级的地震都显示出相当复杂的孕律过程。第三是地震发生的小概率性。“大家可能都感觉到,全球每年都有地震发生,有些还是比较大的地震;但是对于一个地区来说,地震发生的重复性时间是很长的,几十年、几百年、上千年,而进行科学研究的话,都有统计样本。而这个样本的获取,在一个人的有生之年非常困难。”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