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的天气是如何预报?

2.军中女博士葛晶晶,到底是如何成为行走的天气预报的?

3.暴雨天积水路段一般都有哪些特征?如何提前识别前方积水路段?

实时实地精准天气预报_实时实地精准天气预报

1、结合节气:一年的二十四节气,再根据自己天气变化的一些经验,然后总结起来一定的天气变化规律。比如:“疙瘩云,晒死人”、“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等等,一些就类似于天气预报的谚语。

2、我国最早的诗歌《诗经》——《邶风·北风》中曾记录了人们的看天气的经验“北风其凉,雨雪其雱……北风其喈,雨雪其霏……”里里面所讲的“雱”,就辊雨雪盛大的样子;而“喈”则是风疾的形容;“霏”是雨雪纷飞。这句诗歌的意思是“寒冷的北风吹到、风大,带来的雨雪也大。”

扩展资料

1、据一些史料显示,在汉代的时候,人们就开始试着用一些科学的方式来预测天气了。比如,元末明初娄元礼在《田家五行》一书中说:“如果质量很好的干洁弦线,忽然自动变松宽了,是因为琴床潮湿的缘故;出现这种现象,预示着天将阴雨。”

2、到了东汉的时候,还出现了一个天文学家张衡,他曾经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风向仪——“相风铜鸟”,此方法是:在空旷的地上,立一根五丈高的杆子;在杆子上,装一只可灵活转动的铜鸟;然后,便可以依据铜鸟的转动方向,而确定风吹来的方向。

古代的天气是如何预报?

1. 天气预报员到底是做什么工作的?

四个字:预报天气

2. 天气预报员是怎么预报天气的?

八个字:把握现在,预测未来

其实,这些天气预报员都是播音员他们中的很多人学的都是播音主持专业,而真正的预报员学的是气象学相关专业

大家应该对天气预报员有一个形象的认识了,他们并不是电视上天气预报里那些光鲜亮丽的俊男美女,事实上,天气预报员是一群整天对着电脑分析数据、并得出天气预报结论然后提供给天气播音员的人。听着有点绕,简单点说,预报员就是天气预报背后的技术支撑,他们把一堆难懂的数据和产品转化为公众能够听得懂的预报语言,他们 24 小时值班,全年无休,没有正常的节假日和周末。这些人绝大部分人是不上镜的,只有首席预报员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你们才能看到预报员的身影。

应该可以区分播音员和预报员了吧?那我们来解决第二个问题,天气预报员是怎么预报天气的?

开头提到的八字方针就是天气预报过程的高度概括:把握现在,预测未来。

怎么把握现在?

所谓把握现在就是要了解天气实况,当前大气环流的状况、天气形势的发展、地面气象要素的基本信息,也就是说,既要知“天”,也要知“地”。下面要隆重介绍另一类默默无闻的气象工作者,他们的名字叫做“气象观测员”,也就是给天气预报员提供实况信息的这一批辛勤付出的人。同样的,他们也是 24 小时值班、全年无休、没有正常的节假日和周末。天气预报一天都不能停,气象观测也是。

现在已有的观测手段已经非常丰富了,为了得到高空的实况信息,08h、20h 探空观测站都会进行探空观测(14h 部分探空站会进行加密观测,站点数量非常少,获得的信息很少)

还有你们都知道的卫星云图,也是高空观测的一种手段,现在气象卫星有极轨卫星和地球同步卫星两类,这里不具体介绍了,有点复杂,也不是今天探讨的重点。

当然高空观测还有其他手段,如激光雷达、微波辐射计、风廓线仪等,但业务上最广泛应用的就是上面谈到的探空观测和气象卫星。

关于怎么样得到近地面气象要素因素,想必大家多少都是知道的。我们有遍布全国的气象观测站,还有很多无人值守的气象自动站(无人值守,自动传输温、压、湿、风数据)。

气象观测站的观测的要素非常多:温度、湿度、风速、气压、降水量、能见度、日照、地温、土壤温度等气象要素(上面提到的探空观测站是级别较高的观测站,大多数的观测站不承担探空观测任务)。

还有一种观测站叫做雷达站,观测降水回波的发展

雷达是观测降水最直接、有效的手段,被广泛应用于短时临近(0~3 小时)预报服务中。

观测手段的发展能够提供最新的实况数据,天气预报员就是通过这些数据来了解当下大气和地面的状况,做到心中有数,也就是之前提到的“把握现在”。

那究竟怎样“预测未来”?

在预测方面,现在预报员所依靠的重要资料就是数值模式产品。目前业务上常用的数值预报产品有欧洲中心、华东区域中心(国产)、T639(国产)、GFS、日本模式、NCEP 等,各家数值产品均有天气形势场和要素场预报。也就是说,所有的模式都会告诉预报员,明天、后天、大后天是什么天气、温度是多少、风力是多大。说到这里,想必会有很多人会说,那不是很简单吗?都告诉你什么天气了,你居然还不会报?就按照数值模式结果报不就完了吗?听着真的是 so easy,各种轻松愉悦有木有?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

刚才已经说了,各家数值模式都会告诉你天气状况如何、各要素如何,但是每家模式的预报结果都不相同,经常会出现大相径庭的状况,并且,没有一家模式是稳定地一直能够预报准确的。

于是问题来了,预报员到底该听谁的?究竟要怎么报?当所有模式争得难分难解的时候,天气预报员就闪亮登场了。他们根据所掌握的实况信息,结合本地气候特征,依据个人经验,综合考虑各项可能的影响因素,对数值产品进行主观订正,最后给出预报结论。

由于个人理解的不同,对同一地点、同一天的天气,不同预报员很可能给出不同的预报结论,为了方便预报员之间交换意见,商议天气状况,国家局每天 8:00 准时进行天气会商,各省也会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组织省内会商,而各个市同样会组织市县之间的天气会商。就是这样一级一级,全国的预报员每天都在商议未来的天气究竟该怎么报。

当然,即便如此,预报员也不是万能的,我们还是经常会报错。天气预报永远不可能 100% 准确,但预报员永远都是在付出 100% 努力。我们永远都承认我们会报错,但是即便是报错,我们也是在很努力、很用心、很认真地报错,请你们原谅我们技术有限、能力不足。

基本说完了,总结一下。天气预报员就是告诉你未来几天会不会刮风下雨的那一群人,他们基于扎实的专业知识,依靠所取得实况信息、气候背景、个人经验等对数值模式预报的结果进行主观订正,并将所得到的预报结论转化成公众所能听懂的语言,最后天气预报通过各种渠道对外公布,于是你们就能在电视上、网络上、报纸上看到天气预报了。

最后补充一句,除了中短期天气预报,预报员还有很多其他工作,其中短临预警服务就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任何时候,你们看到的气象预警信息,都是由预报员发布的。

军中女博士葛晶晶,到底是如何成为行走的天气预报的?

古代预测天气,是通过对日、风、云、湿度和降水的观测进行预测的。

(一)节气时令观测与预测。在山西省襄汾县陶寺文化遗址中,考古人员发现了世界距今4100年的最古老天文观象台遗址。有关专家推测,多种数据表明,这座观象台形成于公元前2100年的中国原始社会末期。古代人利用两柱之间来观测正东方向的塔儿山日出,并根据日光影可以推测出一年的十二节气,经与现在农历时间比较,实地模拟观测后,节气时令精确度很高。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非常重视观天占侯。有每逢节气日历记录物候和天气的传统,《左传》中就记录了许多关于云和和大气光象的观测结果,《管子》中也有气候、节气、物候方面的论述,明确提出了清明、大暑、小暑、始寒、大寒五个节气的名称。

(二)风的观测和仪器。远在殷代,已经有四方风名。以后逐渐发展,到汉代已有二十四方位的称呼。盛唐时期,气象观测技术也有较大的进步。唐太宗时期的科学家李淳风所著的《观象玩占》一书中,曾详细介绍了当时观测风的方法,即“凡侯风必于高平远畅之地,立五丈竿。以鸡羽八两为葆,属竿上。侯风吹葆平直,则占。”这里指出测风的场地要求,同时也说明了风观测器的构造。在唐代,已经采取地面物体受风影响所表现的破坏程度来表示风力大小,根据《乙巳占》,当时把风力分为人级:一级动叶,二级鸣条,三级摇枝,四级堕叶,五级折小枝,六级折大枝,七级折木飞砂石或伐木,八级拔木树和根。这八级风,再加上“无风”和“和风”两个级,可合为十级。

(三)云的观测和古云图集。古代劳动人民很重视云的观测,在《诗经·小雅·信南山》中有“上天同云,雨雪雾雾”的话,意思是说下雪的云,在天空中是均匀一色的。也有把“同云”写为”彤云”,意思是下雪的云,色彩微带红色。宋代的科技和学术文化成就辉煌,在天文、气象方面的发明和学术文献也非常多,其中突出的有南宋秦九韶在《数书九章》首创天池测雨、竹器验雪等测量降雨量和降雪量的测算方法。明清时期,建有“观象台”,进行天文、气象观测,其中有著名的北京古观象台和南京鸡鸣山观象台。此外,各地州、县,也负有观测任务,凡有灾异现象,特别是风灾、雨灾等气象灾害,都必须呈奏。在清代,许多地方都要定期上奏《晴雨录》、《雨雪粮价》等报告。

暴雨天积水路段一般都有哪些特征?如何提前识别前方积水路段?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1、成为行走的天气预报首先是专业知识的积累,葛晶晶是原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 气象学专业的博士,作为军中女博士的葛晶晶在专业面前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总是超工作量去加强自己的专业能力,午休时间也会多画几张历史天气,这样刻苦的她用最短时间熟悉了工作,在一般预报员需要大半年甚至一年才能上岗的情况下,单位领导破格让她三个月就可以上岗,她的努力使预报准确率从最初的65%提升到82%,可谓是军中的女诸葛。

讲解气象卫星设备操作使用?

2、认真严谨的态度和不怕吃苦的精神。在部队20年的时间里,葛晶晶不顾天气和周围环境的恶劣及危险亲自面对,总能出色完成各类重大联演联训活动和防汛抗台气象海洋保障任务,她以严谨的工作态度在回答气象保障询问几千次中零失误。践行了她的誓言和使命。 ? 葛晶晶在野外气象观测作业

3、坚持学习,扩展知识面,涉猎各个领域的知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葛晶晶为了能更加全面的研究天象知识,她主动钻研关于云层、积冰、海浪、潮汐等专业知识,查阅相关海洋类的多方面知识,不出半年就编写出《海洋水文保障手册》,为丰富战区海洋水文知识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多年来,她每次在实战前都会与专业作战人员和指挥人员密切沟通,将他们的实战经验与专业知识相结合从而更加精准的推测天象数据。

?结合保障任务与战友交流研讨?

综上所述,她的成就离不开她的努力,认真记忆热爱工作的态度。

积水路段特征:

1. 路面颜色:积水路段的路面颜色通常比干燥路面颜色更深,更湿润,这是因为水分使路面颗粒之间的摩擦减少,反射率降低。

2. 倒影:积水路段的倒影可能比干燥路面的倒影更明显,水的反射会使倒影变得模糊不清。

3. 波浪:积水路段在车轮经过时可能会产生明显的波浪,这是因为水的阻力与轮胎和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不同导致的。

4. 水量变化:积水路段的水量可能会随着车辆的经过而发生变化,如出现水流、水坑等现象。

5. 路标变化:积水路段可能导致路标模糊不清,如道路标志、交通信号等。

6. 车辆感觉:车辆经过积水路段时,可能会感觉到车辆震动、悬挂变软或方向盘不稳等现象。

现在马路上的积水大多比较浑浊,单纯在车上驾驶时,看着前方路面,想依据路面积水特征判断深浅是很难的。通常在容易积水的低洼路段会设置涉水警戒线或者积水警戒线,如果看到路边电线杆等位置设置有积水尺,那积水深度判断相对比较精准,积水尺淹到多高就是多深。

如何提前识别前方积水路段?

1. 注意观察:在暴雨天气行驶时,要时刻注意观察路面情况。关注道路两侧的积水情况、路标的变化以及车辆的异常感觉等。

2. 观察路况:留意道路两侧的树木、建筑物等,如发现树木倾斜、路面积水等现象,可能意味着前方有积水路段。

3. 留意前方车辆:观察前方车辆的行驶状态,如发现车辆行驶缓慢或突然减速,可能是因为前方有积水路段。

特别提醒:

·暴雨天气要把自动启停功能关掉。不少车型都有自动启停功能,但是如果在雨水比较大、雨量比较多的路段,车子容易熄火,而车子自身自动启停的话,很容易损坏发动机,因此暴雨天气请务必把自动启停功能关掉。

·暴雨天气能见度比较差,开车出行要记得开启雾灯和示廓灯。因为暴雨天气能见度低,视线受遮挡,这时候把雾灯和示廓灯打开能够起到警示其他车辆的目的。此外,能见度低的时候大家不要开双闪,以免引起其他车辆的误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