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斯大林格勒战役介绍

刻赤天气_中班健康龋齿活动教案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当德军于1941年12月对塞瓦斯托波尔发动第1次进攻时,苏联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决定:立即在刻赤地域和费奥多西亚港实施登陆作战,歼灭敌军的刻赤集团。其战役目的是,支援被围困的塞瓦斯托波尔,消除法西斯军队入侵库班河和高加索的威胁,并为尔后收复克里木半岛全境和乌克兰南部地区创造条件。苏军使用的兵力是,外高加索方面军的第51和第44集团军,以及黑海舰队和亚速海区舰队。主攻方向选择在费奥多西亚沿岸,助攻方向是刻赤半岛北部和东部海岸。黑海舰队负责将第44集团军的2.3万人造送到奥多西亚登陆,将3000人遣送到奥普克山半岛南海岸登陆。亚速海区舰队和刻赤海军基地负责将第51集团军的1.3万人遣送到刻赤半岛的北部和东部海岸登陆。

此外,还在弗拉季斯拉沃夫卡地域实施空降。登陆兵共编有6个步兵师、2个步兵旅、2个山地步兵团,共41930人,43辆坦克、454门火炮.参加这次战役的舰船为250余艘,其中有2艘巡洋舰、6艘驱逐舰、52艘护卫艇和鱼雷艇。另有方面军航空兵的500飞机和黑海舰队航空兵的161架飞机担任空中支援。登陆兵的上陆行动预定分为两个阶段实施:12月26日在刻赤半岛东北海岸,同月29日在费奥多西亚港登陆。军队上陆和夺取登陆场后的任务,是在舰队和航空兵支援下,由费奥多西亚和刻赤向阿克莫奈进攻。

敌军兵力主要由德军第11集团军步兵第46师、1个罗马尼亚骑兵旅,2个坦克营、2个野战炮兵团和5个高兵营组成。至1941年12月底,敌军得到了步兵第73师的加强,计约2.5万人。

此外,还有2个航空大队为地面部队担任空中掩护。敌军主力配置在刻赤半岛和易登陆的沿岸区域,在岸滩设有工程障碍和火力点。驻扎在克里木机场的敌航空兵对实施登陆威胁最大,而苏联外高加索方面军和黑海舰队的歼击机,由于距离太远不能对登陆兵的航渡与上陆战斗提供安全可靠的掩护。苏军登陆的另一困难是,黑海舰队及归其所辖的亚速海区舰队和刻赤海军基地都没有卸重型技术兵器和供军队登上无设备海岸的专门登陆舰只和上陆器材。特别是当时亚速海和刻赤海峡气候恶劣,风浪很大,这就更增加了此次登陆的难度。

12月25日昼间,苏海军15艘战斗舰艇和115艘小船装载着登陆部队,从捷姆留克和库丘古雷向刻赤半岛东北部海岸的登陆点驶去。由于海况不佳,小船无法驶达更远为北部登陆点,只得在久克角和赫罗尼角附近登陆。登陆是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进行的,并且持续了很长时间。傍晚,大风增至6~7级。岸边结了薄冰,影响船只靠岸。

翌日,登陆部队又遭敌机袭击。尽管如此,苏区舰队的指战员仍于12月26日将1378人、3辆坦克、4门大炮和9门追击炮送上久克角岸滩,将1452人、3辆坦克,4门大炮送上了赫罗尼角。是日,刻赤海军基地的舰船编队也把登陆部队送至刻赤半岛东部沿岸,并使其在卡梅什—布隆到托别奇克湖的各登陆点上岸。1600多人在卡梅什—布隆登陆,55人在旧卡兰京登陆,约500人在埃尔季根以北登陆,19人在埃尔季根登陆。27日深夜,后续登陆梯队抵达刻赤半岛,陆续上岸。至12月31日,苏亚速海区舰队和刻赤海军基地已将第51集团军登陆部队17383人及其武器和技术装备送至登陆场。在此期间,另一支苏舰艇部队也于12月29日将2393名登陆兵送到了卡梅什—布隆地域的登陆点。原定在奥普克山地域登陆的,由于天气恶劣和指挥失误,未能实现。登陆部队在刻赤半岛海岸各个地段登陆后击退了德军第46师的抗击,于30日解放了刻赤,尔后继续向西发动进攻。与此同时,苏联第44集团军的登陆部队于28日在诺沃罗西斯克乘战斗舰只和运输船只按预定驶向费奥多西亚港登陆。第44集团军于12月29日夺回费奥多西亚后,继续向北发展进攻,对德军在刻赤的兵力集团形成包围态势。德军由于没有足够的力量将登陆部队赶下海,慌忙放弃了刻赤。

但是,苏军由于第51集团军的登陆部队力量薄弱,而费奥多西亚方向的兵力又增加缓慢,也未能切断德军逃离刻赤半岛的退路。原定在弗拉季斯拉沃夫卡实施空降以占领和使用当地机场的也未能实现。至1942年1月2日日终前,高加索方面军向前推进了100~110公里,肃清了刻赤半岛的敌人。德军第46、第73步兵师和罗马亚山地步兵师集结在费奥多西亚以西。德军指挥部不得不从塞瓦斯托波尔紧急抽调其第132和第170步兵师来增援。这样就牵制了德军塞瓦斯托波尔的一部分兵力,从而消除了法西斯德军经塔曼半岛入侵高加索的可能。

经过刻赤—费奥多西亚登陆战,苏军在刻赤半岛占领了一个登陆场。随后,克里木方面军便在该登陆场展开,继续抗击敌人。这次登陆战役,就参战的兵力和兵器的数量来说,是苏联卫国战争中最大的一次登陆战役,在苏联海军战斗史册中写下了光辉的篇章。苏军这次登陆之所以获胜,是由于较好地组织了陆军与海军的协同动作,战役妥善周密,隐蔽地进行了战役准备,从而达成了上陆的突然性。

求斯大林格勒战役介绍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当德军于1941年12月对塞瓦斯托波尔发动第1次进攻时,苏联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决定:立即在刻赤地域和费奥多西亚港实施登陆作战,歼灭敌军的刻赤集团。其战役目的是,支援被围困的塞瓦斯托波尔,消除法西斯军队入侵库班河和高加索的威胁,并为尔后收复克里木半岛全境和乌克兰南部地区创造条件。

苏军使用的兵力是,外高加索方面军的第51和第44集团军,以及黑海舰队和亚速海区舰队。主攻方向选择在费奥多西亚沿岸,助攻方向是刻赤半岛北部和东部海岸。黑海舰队负责将第44集团军的2.3万人造送到奥多西亚登陆,将3000人遣送到奥普克山半岛南海岸登陆。亚速海区舰队和刻赤海军基地负责将第51集团军的1.3万人遣送到刻赤半岛的北部和东部海岸登陆。

此外,还在弗拉季斯拉沃夫卡地域实施空降。登陆兵共编有6个步兵师、2个步兵旅、2个山地步兵团,共41930人,43辆坦克、454门火炮.参加这次战役的舰船为250余艘,其中有2艘巡洋舰、6艘驱逐舰、52艘护卫艇和鱼雷艇。另有方面军航空兵的500飞机和黑海舰队航空兵的161架飞机担任空中支援。登陆兵的上陆行动预定分为两个阶段实施:12月26日在刻赤半岛东北海岸,同月29日在费奥多西亚港登陆。军队上陆和夺取登陆场后的任务,是在舰队和航空兵支援下,由费奥多西亚和刻赤向阿克莫奈进攻。

敌军兵力主要由德军第11集团军步兵第46师、1个罗马尼亚骑兵旅,2个坦克营、2个野战炮兵团和5个高兵营组成。至1941年12月底,敌军得到了步兵第73师的加强,计约2.5万人。

此外,还有2个航空大队为地面部队担任空中掩护。敌军主力配置在刻赤半岛和易登陆的沿岸区域,在岸滩设有工程障碍和火力点。驻扎在克里木机场的敌航空兵对实施登陆威胁最大,而苏联外高加索方面军和黑海舰队的歼击机,由于距离太远不能对登陆兵的航渡与上陆战斗提供安全可靠的掩护。苏军登陆的另一困难是,黑海舰队及归其所辖的亚速海区舰队和刻赤海军基地都没有卸重型技术兵器和供军队登上无设备海岸的专门登陆舰只和上陆器材。特别是当时亚速海和刻赤海峡气候恶劣,风浪很大,这就更增加了此次登陆的难度。

12月25日昼间,苏海军15艘战斗舰艇和115艘小船装载着登陆部队,从捷姆留克和库丘古雷向刻赤半岛东北部海岸的登陆点驶去。由于海况不佳,小船无法驶达更远为北部登陆点,只得在久克角和赫罗尼角附近登陆。登陆是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进行的,并且持续了很长时间。傍晚,大风增至6~7级。岸边结了薄冰,影响船只靠岸。

翌日,登陆部队又遭敌机袭击。尽管如此,苏区舰队的指战员仍于12月26日将1378人、3辆坦克、4门大炮和9门追击炮送上久克角岸滩,将1452人、3辆坦克,4门大炮送上了赫罗尼角。是日,刻赤海军基地的舰船编队也把登陆部队送至刻赤半岛东部沿岸,并使其在卡梅什—布隆到托别奇克湖的各登陆点上岸。1600多人在卡梅什—布隆登陆,55人在旧卡兰京登陆,约500人在埃尔季根以北登陆,19人在埃尔季根登陆。27日深夜,后续登陆梯队抵达刻赤半岛,陆续上岸。

至12月31日,苏亚速海区舰队和刻赤海军基地已将第51集团军登陆部队17383人及其武器和技术装备送至登陆场。在此期间,另一支苏舰艇部队也于12月29日将2393名登陆兵送到了卡梅什—布隆地域的登陆点。原定在奥普克山地域登陆的,由于天气恶劣和指挥失误,未能实现。登陆部队在刻赤半岛海岸各个地段登陆后击退了德军第46师的抗击,于30日解放了刻赤,尔后继续向西发动进攻。与此同时,苏联第44集团军的登陆部队于28日在诺沃罗西斯克乘战斗舰只和运输船只按预定驶向费奥多西亚港登陆。第44集团军于12月29日夺回费奥多西亚后,继续向北发展进攻,对德军在刻赤的兵力集团形成包围态势。德军由于没有足够的力量将登陆部队赶下海,慌忙放弃了刻赤。

但是,苏军由于第51集团军的登陆部队力量薄弱,而费奥多西亚方向的兵力又增加缓慢,也未能切断德军逃离刻赤半岛的退路。原定在弗拉季斯拉沃夫卡实施空降以占领和使用当地机场的也未能实现。至1942年1月2日日终前,高加索方面军向前推进了100~110公里,肃清了刻赤半岛的敌人。德军第46、第73步兵师和罗马亚山地步兵师集结在费奥多西亚以西。德军指挥部不得不从塞瓦斯托波尔紧急抽调其第132和第170步兵师来增援。这样就牵制了德军塞瓦斯托波尔的一部分兵力,从而消除了法西斯德军经塔曼半岛入侵高加索的可能。

经过刻赤—费奥多西亚登陆战,苏军在刻赤半岛占领了一个登陆场。随后,克里木方面军便在该登陆场展开,继续抗击敌人。这次登陆战役,就参战的兵力和兵器的数量来说,是苏联卫国战争中最大的一次登陆战役,在苏联海军战斗史册中写下了光辉的篇章。苏军这次登陆之所以获胜,是由于较好地组织了陆军与海军的协同动作,战役妥善周密,隐蔽地进行了战役准备,从而达成了上陆的突然性。

斯大林格勒会战,又称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二战中前苏联卫国战争的主要转折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也是人类历史上最为血腥和规模最大的战役之一。战役包括下述部分:1942年5月德军横扫苏联西南地区,逼近斯大林格勒;德国空军对苏联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的大规模轰炸行动;德军攻入市区;市区巷战;苏联红军反击;最终合围全歼轴心国部队。轴心国一方在这场战役中损失了其在东线战场四分之一的兵力,并从此一蹶不振直至最终溃败。对苏联一方而言,这场战役的胜利标志着收复沦陷领土的开始,最终迎来1945年5月对纳粹德国的最后胜利。

斯大林格勒会战示意图

斯大林格勒位于伏尔加河下游西岸,原名察里津,是苏联内河航运干线伏尔加河的重要港口,又是苏联南方铁路交通的枢纽和重要工业城市。 德军在围攻列宁格勒不久,又于1942年7月17日,投入150万的兵力进攻斯大林格勒。甚至定下了7月25日以前攻占斯大林格勒的。 的阴谋再次破产了。苏联军民在斯大林的号召下,誓死抗敌,都投身到反击德国法西斯的斗争中去。 德军集中了40个师的精锐部队,每天出动上千架次飞机,把100多万颗投向这座城市,斯大林格勒的建筑几乎全被炸毁。 9月13日,德军17万人,500辆坦克向保卫斯大林格勒的苏联第62集团军发起猛攻。德军在几个地段突破苏军防线,进入市区阵地。 在这危急的时刻,苏军进行了英勇的抵抗。苏联人民也团结起来,手执武器在废墟中同冲击市区的德军展开搏斗,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冲上去。一场最为残酷、最为激烈的市区争夺战开始了。 为了打败法西斯,俄罗斯的人民付出了重大的牺牲,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精神赞歌。 9月14日,争夺市中心的激战达到了白热化的城市。德军从早到晚冲锋不止,他们死伤惨重。据守斯大林格勒的62集团军战士,抱着与城共存亡的决心和德军浴血战斗。 为了争夺火车站,德苏双方争夺激烈,一周内火车站13次易手。 为了争夺被德军占领的马耶夫岗高地,近卫军猛扑高地东北面的陡峭斜坡,冲入战壕与德军展开了白刃搏斗,终于把高地夺回。 守卫“巴甫洛夫大楼”的激战持续了58个昼夜,敌人用火炮、迫击炮进行射击,还派飞机向楼房轰炸,楼房虽被炸得面目全非,却始终未被摧毁,苏军坚守楼房,给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还击。 一名护士为了掩护伤员,端起机枪消灭了30多个德军,自己身负重伤,仍坚持到自己的部队赶到。 有7.5万名姑娘,成为高手、无线电兵、卫生员和护士,她们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伟大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全城的人民和苏军密切配合,共同奋战。拖拉机厂的工人们一边反击敌人,一边在弹片横飞的车间里坚持生产。在激战的九月份里,他们生产了1200辆坦克和150辆牵引车……在参战期间,无论男女老少,都是战士,到处都是战场,的军队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久战不胜。原想速战速决,但斯大林格勒人民的顽强反击,使德军陷入困境。从9月13日到26日,德军每天几乎伤亡3000多人,但仍然不能占领全城。德军的士气一天天低落下去,一个德国士兵在家信中哀叹: “我们不久就可以占领斯大林格勒,但是它仍然在我们面前——相距如此之近,却同时又像月亮那样遥远。” 严寒的冬季终于来到了,毫无过冬准备的德国士兵陷入饥寒交迫中,很多士兵被冻死,德国的战斗力一天天衰弱下去,战争的形势逐渐开始变化。 11月19日,苏联红军终于迎来了激动人心的时刻,斯大林发起了大反攻的命令。 11月23日,苏军把33万德军困在了包围圈中。德军弹尽粮绝,他们处在死亡的恐惧之中。德军司令鲍罗斯在笔记中写道: “士气低落了,解围的希望破灭了。越来越疲惫的士兵都在斯大林格勒的地下室里为自己寻找避难所,越来越经常听到关于反抗已毫无意义的抱怨声。” 鲍罗斯向发出冲围撤退的请求。 刚从阿尔卑斯山赏雪归来的发来一份急电:不许投降,第六军团必须死守阵地,直至一兵一卒一枪一弹。鲍罗斯陷入万分绝望的情绪中,垂头丧气地坐在黑暗的地下室里的行军床上,向发出最后一份急电:“部队将于24小时内最后崩溃。” 万般无奈的急忙发出一份电令,升鲍罗斯为陆军元帅,其余117名军官也各升一级。希望他的封功加爵能加强德军将士“光荣殉职”的决心。 接到电令的鲍罗斯彻底地失去了希望,一下子瘫倒在地上。 2月2日,坚持了六个月的斯大林格勒大会战终于结束了。9万1千多德国官兵,其中包括鲍罗斯在内的24名高级将领,穿着单薄的衣衫,抓紧裹在身上满是血污的毛毯,在零下24摄氏度的严寒下,一步一拐地走向寒冷的西伯利亚战俘营。 斯大林格勒大战给法西斯以致命的打击,德军再也无力进行大规模的反攻了,他们一步步后退,开始走下坡路。苏联红军则开始大反攻,陆续收复了失地,并攻入德国本土。 斯大林格勒大战的胜利,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伟大转折。

编辑本段战役背景

巴巴罗萨

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及其轴心国盟军发动“巴巴罗萨”,悍然入侵苏联,苏德战争爆发。德军闪电般地占领了苏联西部大片领土。在1941年夏秋季遭受了一连串打击的苏军在当年12月进行的莫斯科保卫战中取得了首次胜利。过度消耗的德军由于缺乏应付冬季的战争装备和稳定的供应线,在莫斯科城下遭受了严重打击,并在部分地区遭到反攻。 到1942年春天,漫长的苏德战线相对稳定了下来,但双方都在秣马厉兵,准备更大规模的战役,以争夺战略主动权。鉴于德军已无力发动全线进攻,德军最高统帅部希望攻击苏联意想不到的战略方向以求获得快速的成效。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将军建议,如果再要发动攻势,就应针对莫斯科。然而认为攻击莫斯科目标过于明显,并且中央集团军群已经受到了很大削弱,德军应放弃再次进攻莫斯科的。因此,德国开始筹划集中兵力在北部和南部战线发动新一轮局部攻势。此外,由于美国在遭到珍珠港偷袭之后对日本宣战,德国认识到时间颇为紧迫。希望能够在美军有机会加入欧洲战场之前结束东线战争或尽可能削弱苏联。

战略要地

斯大林格勒原名察里津,后来改称伏尔加格勒,位于伏尔加河下游西岸,战前居民约60万人。它是苏联内河航运干线——伏尔加河上的重要港口,又是苏联南方的一个铁路交通枢纽和重要工业城市,拥有一家大型拖拉机厂——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又称捷尔任斯基拖拉机厂,该工厂是当时苏联最大的拖拉机厂,产量占全苏的一半,长期以来扮演兵工厂的角色)。斯大林格勒以西、以南是广阔富饶的顿河下游流域、库班河流域和高加索地区,是苏联粮食、石油和煤炭的重要产区。1941年,德军占领乌克兰后,斯大林格勒成为苏联中央地区通往南方重要经济区域的唯一交通咽喉,战略位置极为重要。 如果德军占领这一地区,苏联就会失去战争所需要的石油、粮食和重要的工业基础,而德国此时也迫切需要这些。在即将发动攻势之前,曾对第6集团军司令保卢斯将军说:“如果我拿不到迈科普和格罗兹尼的石油,那么我就必须结束这场战争。”

密令

1942年4月5日发布的战争密令: “4月5日 第41号指令(东线作战) 领袖兼国防军最高司令 领袖大本营国防军统帅部/国防军 1942年4月5日指挥参谋部 1942年第55616号绝密文件只传达到军官 第41号指令在俄国的冬季会战行将结束。由于东线官兵表现得特别顽强和富于牺牲精神,德军已取得防御战的巨大胜利。 敌人在人员和物资方而损失极为严重。在这个冬季,敌人在扩大所谓初期战果的努力中,已使其准备用于以后作战的预备队主力受到很大消耗。一但天气和地形条件具备,德军指挥官和部队的优势必将再次赢得行动的主动权,迫使敌人就范。 目标是,最终歼灭苏军残存的有生力量,尽可能多地夺取它的最重要的战争经济。为此,应投入德国国防军和盟军的一切可供使用的力量。但同时,无论如何应保障欧洲西部和北部占领区海岸的安全。” 由于德军从战争开始到41年冬季伤亡了约110万人,他先后派戈林和凯特尔元帅到各国征募仆从军,一共获得了52个师以供夏季作战使用,其中罗马尼亚27个师,匈牙利13个师,意大利9个师,斯洛伐克2个师,西班牙1个师。 为实施上述战略意图,德国对南线兵力进行了重组,撤消了原南方集团军群,新组建了A、B两个集团军群。A集团军群由利斯特元帅指挥,下辖克莱斯特上将的第1装甲集团军和鲁夫上将的第17集团军,由空军第4航空队进行空中支援,其任务是攻占高加索地区;B集团军群由包克元帅指挥,下辖霍特上将的第4装甲集团军、魏克斯上将的第2集团军和保卢斯上将的第6集团军,由空军顿河地区航空队进行空中支援,其任务是攻占斯大林格勒,掩护A集团军群的北翼。在A、B两个集团军群的后方,又有第二线兵力,由匈牙利第2集团军、意大利第8集团军和罗马利亚第3集团军组成。此外,在克里米亚地区,还有曼施泰因上将的第11集团军和罗马利亚第4集团军。总兵力计60个德国师,其中10个装甲师、6个摩托化师,还有有43个师的附庸国部队,共有1200辆坦克和强击火炮,17000门大炮和迫击炮,1640架作战飞机。

蓝色行动

按照的要求,德军最高统帅部拟定了1942年夏季南方作战,代号“蓝色行动”(德语:Fall Blau)。其主要内容是:利斯特A集团军群以克莱斯特第1装甲集团军为左翼,鲁夫第17集团军为右翼,分别从哈尔可夫南面和塔甘罗格北面向东和东南方向进攻,占领顿河下游的罗斯托夫,向南进军以控制高加索地区的油田;包克B集团军群以霍特第4装甲集团军和魏克斯第2集团军为左翼,保卢斯第6集团军为右翼,分别从库尔斯克南面和哈尔可夫北面向东和东南方向突击,占领顿河上游的沃罗涅日,向斯大林格勒前进。 苏军最高统帅部同样也在加紧准备1942年夏季战役。斯大林及苏军最高统帅部判断,1942年夏季,德军可能在莫斯科方向和南方发动大规模的进攻,并以莫斯科为主要突击目标,因为在这个方向上,德军仍有70余个师,100多万人。因此,苏军最高统帅部决定将预备队的大部分兵力集中在莫斯科方向。苏军的战略意图是:近期进行积极的战略防御,但同时必须在克里米亚、哈尔科夫地区、利戈夫—库尔斯克方向,斯摩棱斯克方向,以及列宁格勒和杰米扬斯克地域实施一系列进攻战役。在讨论具体作战时,斯大林对西南方向总司令铁木辛哥元帅提出的西南方向进攻很感兴趣也全力支持。苏军总参谋长沙波什尼科夫元帅却表示总参谋部不同意这一,并说大本营不能,也没有足够的预备队提供给西南方向。该意见被斯大林拒绝。最后,斯大林批准了铁木辛哥以西南方向兵力先敌实施哈尔可夫进攻战役的。该规定,从沃尔昌斯克地区和巴尔文科实施向心突击,一举夺取哈尔可夫并为解放顿巴斯创造条件。

编辑本段会战过程

战役初期

1942年5月8日,曼施坦因上将指挥的德第11集团军首先在克里米亚发起了攻势,一周后占领了刻赤半岛,俘虏苏军17万人。7月4日,守卫塞瓦斯托波尔要塞的近10万苏军被迫向德军投降,德军占领了整个克里米亚。5月12日,当刻赤半岛正在激战之际,铁木辛哥元帅指挥西南方面军和南方方面军,共约45个师,分别从哈尔可夫的东北和东南两面向哈尔可夫发起进攻。进攻开始时发展顺利,突破了德军防御,并于3昼夜内前进了25—50公里。斯大林很高兴,并据此谴责总参谋部,说险些因为总参谋的固执己见而取消了一次如此顺利的战役。但斯大林没能高兴多久。5月17日,德军克莱斯特第1装甲集团军在第17和第6两个集团军支援下,从哈尔可夫南面向苏军侧翼发起反攻,并于5月23日合围了苏南方方面军的第9、第57集团军、西南方面军的第6集团军和博布金战役集群。至5月29日,被围苏军大部被歼。苏军西南方面军副司令员科斯坚科中将、第57集团军司令员波德拉斯中将、第9集团军司令员戈罗德扬尼斯中将、战役集群司令员博布金少将阵亡。苏军共有25万人被俘,损失坦克1249辆,火炮2026门。 哈尔科夫战役拉开了斯大林格勒会战的序幕,德军在克里木和哈尔科夫的胜利使苏联来之不易的预备队消耗殆尽,南翼受到严重削弱,德军重新夺回部分战略主动权,暂时处于优势地位。德军夺取了巴尔文科沃突出部,为即将发动的攻势占据了有利的进攻出发阵地。 1942年6月28日,包克B集团军群左翼霍特第4装甲集团军和魏克斯第2集团军突然从库尔斯克东北向东攻击,对布良斯克方面军的第13和40集团军实施了突击,目标直指顿河上游的沃罗涅日。6月30日,右翼保卢斯第6集团军也从哈尔科夫东北发起了进攻,以斯大林格勒为目标向东南挺进,并突破第21和28集团军防御。在沃罗涅日方向上苏军所有方面军的预备队都投入作战,最高统帅部还抽调第6、第60集团军和坦克第5集团军加强布良斯克方面军。随着预备队不断投入,沃罗涅日方面局势稍有缓和,但没有消除德军突破顿河以及沿顿河向斯大林格勒方面突击的严重风险。 7月2日,霍特第4装甲集团军的前锋已逼进沃罗涅日。但突然改变了,决定不占领该城,他命令霍特在获得第2集团军的接替后,迅速转向南面沿顿河向斯大林格勒前进。包克元帅却想占领沃罗涅日,以彻底歼灭该地域内的苏布良斯克方面军主力,这使大为恼怒,当即撤消了包克元帅的B集团军群司令之职,由第2集团军司令魏克斯上将接任,第2集团军司令则由萨姆斯将军继任。南面高加索方向,利斯特A集团军群于7月9日发起进攻。其左翼克莱斯特第1装甲集团军从哈尔可夫南面向顿尼兹河北岸进击。鲁夫第17集团军则从塔甘罗格北面向伏罗希洛夫格勒进攻。同时,匈牙利第2集团军和第4装甲集团军也对佛罗尼斯发动了突袭,并在7月5日攻陷该城。 德军的进攻非常成功,苏联军队在空旷的大草原上很难进行有效的抵抗,苏军后撤达100-300公里,顿河及顿巴斯盆地最富饶的地区均落入德军之手。 然而,第6集团军在战役初期就取得令人满意的战果使再次改变了。他认为攻占斯大林格勒无需那么多兵力,遂于17日命令霍特第4装甲集团军从斯大林格勒方向南下,转隶A集团军群,以支援克莱斯特第1装甲集团军强渡顿河下游。这样,斯大林格勒方向的进攻部队就只剩下了保卢斯的第6集团军(辖有6个军,含2个装甲军,计14个师约27万人,近500辆坦克,3000门火炮和迫击炮,由第4航空队1200架作战飞机进行支援)。由于交通等问题,第6集团军的前进步伐有所放慢,给了苏军一定的准备时间。 苏军最高统帅部开始逐渐明确德军的意图,决心在斯大林格勒组织坚守。7月12日在西南方 斯大林格勒会战

面军原有基础上组建了由铁木辛哥元帅为司令员(7月23日起改由戈尔多夫中将接替),赫鲁晓夫任军事委员会委员的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担负斯大林格勒方向的防御任务。其编成内有从苏军战略预备队调来的第62、第63、第64集团军和原西南方面军的第21、28、38、57集团军残部,坦克第1和第4集团军(下辖第13、第22、第23坦克军,仅有坦克240辆),以及空军第8集团军、海军伏尔加河区舰队。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编制内共有38个师,但只有16个师(第62、63集团军的全部,第64集团军2个师,坦克第1、第4集团军各1个师)能够占领主要地带的防御阵地,其任务是固守巴甫洛夫斯克至库尔莫亚尔斯卡亚的长约530公里、纵深为120公里的防御地带。当面之敌为保卢斯的第6集团军和下辖的18个齐装满员师。当时双方力量对比为,人员1:1.2,坦克1:2,飞机1:3.6,火炮和迫击炮大致相等,德军实力占优。 在高加索方向,原南方方面军在撤退时遭到严重损失,原有的4个集团军只剩下10多万人。最高统帅部决定撤销南方方面军,并将所有部队编入北高加索方面军,由苏联元帅布琼尼任司令员,北高加索方面军的第37和12集团军受领了掩护斯塔夫罗波尔方向的任务,第18、56、47集团军则受领了掩护克拉斯诺达尔方向的任务。7月底至8月初,兵力上占优势的德军顽强地向前推进。很快进抵库班河。8月,在迈科普方向上,交战也激烈起来。8月10日,德军攻占了迈科普,11日又攻占了克拉斯诺达尔。8月中旬,占领了莫兹多克,前出到捷列克河。到9月9日,德军将第46集团军击退后,占领了几乎全部山口。苏呼米面临着严重的危险。

接近地的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