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天气预报15天准确一览表_桐城天气预报15天

9点到9点06分。持续6分钟。

2009年7月22日,日全食在我国境内的观测情况:全食带先后穿过西藏东南部、云南西北部、四川、重庆、湖北、湖南北部、安徽、江西北部、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 全食带中心线在上海、宁波之间的杭州湾入海。这次日全食的最佳观测点在太平洋上,全食最长持续时间为6分39秒,食甚时太阳的地平高度可达86度,食分为1.0799,此处全食带的宽度为258.4公里。

日全食经过的主要城市

7月22日的日全食经过的主要城市是:康定、雅安、乐山、成都、自贡、内江、遂宁、南充、重庆、达州、黔江、宜昌、荆门、荆州、江陵、沙市、孝感、咸宁、武汉、黄冈、鄂州、黄石、六安、合肥、安庆、池州、巢湖、芜湖、铜陵、黄山、宣州、马鞍山、湖州、常州、无锡、苏州、杭州、嘉兴、绍兴、上海、宁波、舟山等。(详细时间见日食时间表)

观测条件

从观测条件上看,这次全食的观测条件非常好,一是全食持续时间长,再一个就是全食时太阳的地平高度较高。全食出现在上午9点多钟,从西向东,时间逐渐推后,全食阶段持续的时间逐渐加长。江浙一带食甚时太阳的地平高度能达到55度上下,湖北地区高度能在40-50度之间,重庆、四川一带食甚时太阳的高度也在30度以上。整个中国全食带里都能观测到日食从初亏到复圆的完整过程,这种情况是我国近70年来日全食观测仅有的一次,上次出现在1941年9月21日。

气象条件

从气象条件上来看,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每年6月中旬到7月上旬前后,通常是“梅雨”季节,天空连日阴沉,降水连绵不断,时大时小。而七月下旬长江流域已经过了“梅雨”季节,阴天的概率在5-6成,也就是说晴天的可能性还是有的,整个全食带在中国横跨两千多公里,总体上看全食带中应该会有晴天的区域,关键对某个人来讲,只能去一个观测点,这个地点的天气情况如何,事先就不好把握了。有一个异想天开的办法可以提高成功率,提前在大距离多个方向上物色几个候选的观测点,比如:上海、合肥、武汉,提前一两天关注一下天气预报,哪个地点的天气把握大就驱车前往,上千公里一天就能赶到,不一定非要提前找一个固定的观测点,只要进入全食带就可以了。这种办法有点理想化,对大多数人来说可能不太现实,有条件的爱好者可以参考。

余庆堂

余庆堂古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房屋老主人金文谏是个大茶商,早年经商于南京,为江宁商会会长。生有四个儿子,均有建树。乾隆初年,四个儿子在村中分别建起四幢房屋,形成村内最有名气的四家巷,“余庆堂”则为其中之一,为次子金时秋所建。金时秋十六岁就随父经商,由于经商得法,颇获盈余,于是,建屋取名:余庆堂。

金时秋是商人也是读书人。他的三弟金时煜还考取了贡生,当上了候选盐运司,成为光耀一时的上大夫,在村中建起了“上大夫第”。这幢府第二十年前被整体运往景德镇,复原后成为现在的“景德镇陶瓷博览馆”馆址。

余庆堂的主人虽然有钱,但在封建社会,商人富而不贵,“士农工商”,商人地位最低。所以其住宅不能建得像官邸王府那样宏大和豪华。而且朝廷还规定,商家大门不能朝正南开。于是,商人们建屋只好另辟途径,以余庆堂为例,其大门之外,有个院门,开在房屋的左角。因为真正的大门若是朝南,是违禁的,只好将朝南的大门用围墙封起来,而从偏门进屋,而且房屋大门有围墙挡着,也保护了家居的隐私,这是一举两得。

同院门连接的小屋子,当地人称“门圈”,用来停放来客的坐轿。同时,也为了女眷进屋的方便——徽商规矩很严,女眷不能从正厅堂前出入,她们要由门圈旁边的后门拐进去。

余庆堂的大门是徽派建筑中典型的石库门。门楼由“楼”和“罩”两部分组成,统称“门罩门楼”。上方的门罩重瓦铺盖,翘角飞檐,不仅能遮挡雨水,还可以增加美观和气势。飞檐下面的门枋雕刻着华丽精美寓意吉祥的锦文图案。

余庆堂的整个门面,是个“商”字。门罩门楼组成“商”字的上部,青石门枋,是个“口”字,门枋外砌筑青砖,形成“门”字。整个门面就是一个完美的“商”字。商人地位不高,徽商却不服气,来这一招,不管你是达官还是显贵,若要进入我家,都得低头三分,从这“商”字门下通过,由此亦可见延村徽商的傲气和风骨。

“商”字门楼,确实是一项非凡的艺术创造。其砖雕精美,也堪称一绝,而且寓意隽永。“三雕”即砖雕、木雕和石雕,是徽派建筑的特色,延村徽商更把“三雕”艺术发挥到了极致。尤其是木雕,堪称精美绝伦。

门厅紧连天井。延村商宅,是以天井为中心构建的。四方天井,大有用场。其一,扩大了视野。四堵高墙围护,三面楼屋夹峙,空间非常逼窄,若下雨,简直漆黑一团,然而绣楼之上,倚凭美人靠,透过天井的门楼凹墙,山野春色可一览无余;其二,天井光特别柔和。因为天井光线是二次折射光,所以给人以静谧舒适之感;其三,彻底地解决了排水问题。由于宅居四周有高墙围护,所以雨水不能从前后的屋檐排出,势必从四面汇入到天井堂前。为此,天井四周的屋檐上都装置天沟,使雨水归于一处,然后顺着门后贴墙而置的水枧(即陶水管),乖乖地汇入天井下面的“明塘”,旋转一圈后,再排出户外。这叫“四水归堂”。“明塘”用青石砌成古铜锁形状,则可以“锁住”财气,肥水不外流。

厅堂的陈设,是典型的清代徽商模式——太师壁上悬匾额,下挂中堂画卷,两边则为楹联。案桌上摆放着长鸣钟、花瓶、玻璃镜,这叫“东瓶西镜”,谐音“东平西静”,是对经商主人的美好祝愿。

古宅前后都有天井。后天井置有水缸,叫“镇宅缸”,用于消防。余庆堂这口石缸可不同凡响,是用一整块黄麻石凿成。缸内盛的是天上的雨水,叫“天落水”,意味“天降洪福”。据说,这缸水300年了,可从来没有更换过。斗转星移,几个世纪,依然清澈明净,雨天不满,大旱不干,无色无味,也从不生虫子。更令人惊讶的是,这缸水还能预报天气——要下雨了,水则混浊;天放晴了,水则清净。原因何在,至今没人揭开谜底。听着,有点象神话。

延村著名的书香门第----聪听堂,建于清康熙年间。至今屋中仍保存清乾隆年间“桐城派”首领、著名儒学大师姚鼐的墨迹匾额。前厅梁枋和两厢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四句诗意木雕图案,惟妙淮肖,堪称写意木雕中的精品。

笃经堂建于清朝初期,房屋主人有三子,按长序,小房在外,二房居中,大房藏内,而房屋亦由外至内,层层拔高。三幢房屋由一条过道贯通,设置窄窄的板凳。外客要见宅人时,须经三兄弟逐级禀报,客人只好坐在这窄板凳上等候。据说,俗语“坐冷板凳”便由此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