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觞觥觚斛”什么意思?是不是都和喝酒有关?

觞觥觚斛怎么读同音字_觞觥觚斛怎么读

觞觥觚斛非词语,没有特殊意思,共同特点是同偏旁,都可以理解为盛酒的器具。

1、觞:古代称酒杯。

读音:shāng

组词:滥觞、 流觞、 觥觞 、侑觞 、杯觞 、壶觞 。

2、觥:古代用兽角做的酒器。

读音:gōng

组词:觥筹、 觥觞 、觥酌 、觥筵、 彭觥、 瑶觥。

3、觚:古代一种盛酒器具。

读音:gū

组词:觚棱、 罍觚 、操觚、 剖觚 、百觚、 灶觚。

4、斛:旧量器,方形,口小,底大,容量本为十斗,后来改为五斗。

读音:hú

组词:石斛、 斛律、 米斛 、万斛 、斛斗、 斛舟。

“觞觥觚斛”什么意思?是不是都和喝酒有关?

1、觞:读shāng,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盛酒器具。

器具外形椭圆、浅腹、平底,两侧有半月形双耳,有时也有饼形足或高足,在杯的两侧,有两个半月形杯耳,看上去就像鸟的双翼,故名羽觞,简称觞,俗名耳杯。

2、觥:读gōng,古代用兽角做的酒器。

有一个成语是觥筹交错,欧阳修《醉翁亭记》中:“射者中,羿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觥流行于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椭圆形或方形器身,圈足或四足。带盖,盖做成有角的兽头或长鼻上卷的象头状。

3、觚:读gū,饮酒器和礼器。盛行于商周时期,作用相当于酒杯。

造型为圆形细长身,喇叭形大口,侈口,细腰,圈足外撇。抓身下腹部常有一段凸起,于近圈足处用两段靡棱作为装饰。商早中期,觚的器身较为粗矮,圈足部有一“十”字孔。商晚期至西周早期,觚身细长,中腰更细,口沿和圈足外撇更甚,圈足上无“十”字孔。这一时期的觚胎体厚重,器身常饰有蚕纹、饕鬄、蕉叶等纹饰。西周后期,肌逐渐消失。

4、斛:读hú,古代量器名,也用作量词。

“斛”字古与“瓠”通,即葫芦,古人常用葫芦壳作瓢盛水,也可有用来盛酒,这种酒器的名称由此而来。史料记载,秦汉十斗等于一斛,南宋末年改五斗为一斛,二斛为一石。照此看来,一次要喝十斗的刘伶,酒量惊人。

“斛”字古与“瓠”通,即葫芦,古人常用葫芦壳作瓢盛水,也可有用来盛酒,这种酒器的名称由此而来。

“觥大七升,以兕角为之”,但觥不一定都是角制的。考古学家发现有铜兕,容量比通常酒杯大,所以后人泛称大酒杯为觥。

看到这几个字,你是不是有点懵了,它们在一起还真的不好读不好认,但学过古汉语的人应该知道,这几个字是形声字,左边表意,就是这个字的意思,右边表声,表示这个字读音,所以一见这几个字,也能猜出它的读音和意思。

所以,我们这几个字表意的偏旁一样,都是和古时的器皿有关。这说明我们中国就是一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光看这些讲究的器皿就让我们惊叹不已。这下面就来了解一下这几个字的读音和代表的意思。

1、觞:读音shāng,古时一种盛酒的器具

从觞的外形看,椭圆、浅腹、平底,两侧有半月形双耳,种类上有饼形足或高足,杯的两侧,有两个半月形杯耳,就像鸟的双翼,所以,在古代称羽觞,也就是耳杯。

在中国古代,每逢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民间流行去水边清洗一下的风俗,洗掉身体上的污垢,变得干净整洁,同时也有去病除邪的意思。

这个风俗习惯到了后来,人们就把它变成了临水宴饮的形式。清闲的时候,人们坐在弯弯的小河、溪水旁,把酒杯放在上游,让它顺流而下,只要酒杯到了谁的面前,谁就要被罚酒,要端起来觞来,一饮而尽,因此,人们把这种形式的喝酒游戏叫“曲水流觞”。

王羲之在《兰亭集》中写道: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这便是曲水流觞的故事——三月上巳日举行祓禊仪式之后的“曲水流觞”。

2、觥:读音gōng,古时用兽角做的一种盛酒器皿

这种酒器在商周晚期至西周早期时最为盛行。它的外形分为椭圆形和方形,圈足或四足。上面带有盖子,盖子经常被做成有角的兽头或长鼻象头状。

“觥大七升,以兕角为之”,觥也有不是用兽角制作的。因为考古就发现有铜兕,这种器皿容量大,更比一般酒杯要大。后来人们就将大酒器称为觥。

我们从觥的体量和重量来看,觥应该只用来盛酒用,像现在的酒桶,酒瓶,而不是用它来做酒杯的。

看到觥,我们就会想到一个成语,叶“觥筹交错”,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写道:“射者中,羿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酒筹交替”,说的是宴会十分欢乐。其中的“觥”,就是一种酒器,觥还配有一个小勺子,专门用于舀酒。“筹”是什么?古时行酒令的筹码,形声字从“竹”“寿”声,“筹”就是壶矢也。

3、觚:读音gū,饮酒的酒器和礼器,也就是一种酒杯

觚的造型一般为圆形,体形细长,喇叭口,细腰,圈足外撇。抓身下腹部常有一段凸起,于近圈足处用两段靡棱。

许慎《说文解字》解释“觚”为:乡饮酒之爵也。一曰觞受三升者谓之觚。从角瓜声。古乎切 。”说文解字注 :“乡亦当作礼。乡饮酒礼器有爵、觯、无觚也。燕礼、大射、特牲皆用觚。”

宋代吕大临的《考古图》中,将带棱的大酒杯之类的酒器称为“觚”。

4、斛:读音 hú,古时一种量器名字,也常用作量词

“斛”字与“瓠”通,就是葫芦,因为古人经常把葫芦壳制作成瓢来盛水用,所以也可能会用来盛酒,因此,这种酒器的名字叫hú。

历史上,秦汉十斗等于一斛,到南宋末年才改五斗为一斛,二斛为一石。

古时,就有一人特别能喝酒,他就是刘伶,他是魏晋时期名士,“竹林七贤”之一,刘伶嗜酒如命的故事也流行于民间。说他的酒量相当大,每天烂醉如泥,能喝一斛酒。下面就讲一下他的故事。

《世说新语·任诞》中记载:《刘伶病酒》:

“刘伶病酒,渴甚,从妇求酒。妇捐酒毁器,涕泣谏曰:‘君饮太过,非摄生之道,必宜断之。’伶曰:‘甚善,我不能自禁,唯当祝鬼神自誓断之耳,便可具酒肉。’妇曰:‘敬闻命。’供酒肉于神前,请伶祝誓。伶跪而祝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妇人之言,慎不可听。’便引酒进肉,隗然已醉矣。

故事介绍:

刘伶非常平时嗜好喝酒,时间长了,就有了酒瘾,害上了酒病,酒瘾上来时,馋酒馋得难忍极了,想喝酒想得心里发痒,一心想喝酒,于是刘伶就向妻子要酒,想解解酒馋。

他妻子是不愿意看到刘伶这样疯狂喝酒的,为此气得曾故意把酒倒掉,打碎盛酒的器皿,还哭着劝刘伶:“夫君您喝得酒太多了,这样对你的身体十分不好,这可不是养生之道,必须要把酒戒了才行,您可一定戒掉啊!”

刘伶回答说:“好吧,你说得对!可我有时管不住自己,戒不掉。想要戒掉,我只有向鬼神发誓才能把酒戒掉,你赶快去准备一点酒和肉吧!”

为了刘伶戒掉酒,他的妻子只好答应:“好,就按你说的,我现在就去准备。”

很快,妻子将酒和肉摆上了神龛前,就让刘伶来发誓。

刘伶立马跪在神案前,祷告发誓道:“老天爷生了刘伶,我因喝酒才出名,认为酒是自己的命根子,一次就能喝一斛十斗,而且要喝到五斗才能解酒馋(五斗酲),那妇道人家说的要我戒酒的话,上天啊,您可千万不能听!”

说完,就着酒肉,开始大吃大喝起来,一会儿功夫,他就又醉醺醺的,但的的确确过了一把酒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