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每一届召开几次全体会议?

2.“最强寒潮”来袭!多地低温破历史极值这两大品种涨价了

未来3天的公报_末来三天全国的天气预报

1. Academic Journal of Architecture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建筑与岩土工程学报》

学科领域: 建筑工程/工程技术

检索类型:?中国知网(外文数据库)

录用时间: 3天

2.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ew Developments in Engineering and Society 《国际工程与社会新发展杂志》

学科领域: 工程技术

检索类型:?中国知网(外文数据库)

录用时间: 3天

3.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rontiers in Medicine 《国际医学前沿杂志》

学科领域: 医学

检索类型:?中国知网(外文数据库)

录用时间: 3天

3.Frontiers in Sport Research (体育研究前沿)

学科领域: 体育

检索类型:?中国知网(外文数据库)

录用时间: 3天

4.Frontiers in Educational Research(教育发展研究)

学科领域: 教育

检索类型:?中国知网

录用时间: 3天

5.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ew Developments in Education((国际教育新发展杂志) 独立DOI)

学科领域: 教育

录用时间: 3天

可以参考一下:?博识网 他家专门做国际英文谱,EI/CPCI国际会议,sci的

每一届召开几次全体会议?

多地延长增设生育相关期

 多地延长增设生育相关期,最近两天,上海、浙江、重庆、湖北、北京密集宣布了延长生育期的决定。延长产、增设育儿等几乎成为“标配”动作。多地延长增设生育相关期。

多地延长增设生育相关期1

 三孩政策实施以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正在陆续修改本地计生条例,其中鼓励生育和生育特殊困难家庭保障措施备受瞩目。就在陕西省就育儿征集意见时,我国多地已经正式推出了育儿政策。

 黑龙江近日修正通过的《黑龙江省人口与生育条例》明确设立育儿,规定用人单位每年给予3周岁以下婴幼儿父母各10日育儿,期工资照发。

 9月,四川省通过了关于修改《四川省人口与生育条例》的决定。明确“子女三周岁以下的夫妻,每年分别享受累计十天的育儿,育儿视为出勤。”除此之外,《条例》的修改内容还包括推动建立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强化建设婴幼儿活动场所、母婴设施及配套服务设施等内容。

 2021年10月1日实行的《贵州省人口与生育条例》明确,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企业事业单位职工依法登记结婚的,除享受国家规定的婚外,增加婚10天;符合政策生育的,除享受国家规定的产外,女方增加产60天,男方享受护理15天,3周岁以下婴幼儿的父母双方每年享受育儿各10天。

 华商报记者梳理发现,截至2021年10月31日,至少有17个省级行政区已完成计生条例修订,或计生条例修订草案已公开征求意见。此前的2021年8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人口与生育法(修正案),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三个子女。

  声音:90后父母期盼育儿

 育儿消息传来,年轻的父母拍手称快。25岁的张女士在高新一家企业上班,今年8月,她刚刚修完产,但还在哺乳期。奔波在家和公司之间,张女士说,目前最缺的就是时间,总期望能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宝宝,“看到育儿的消息,感觉到太暖心了,这是我目前最期盼的期了。等这个政策实施,我和孩子爸爸未来三年,都能多出几十天来陪孩子,再也不用担心因为孩子生病或老人有事,向公司请了。”

 30岁的李先生目前是两个孩子的爸爸,他说,自己和妻子都特别爱孩子,双方的父母也都能帮上忙,所以结婚后生了两个孩子,老大三岁,老二一岁。虽说老人比较给力,但老二出生之后,自己和妻子还是感受到精疲力尽,特别是秋冬,两个孩子接连生病、咳嗽,他和妻子不得不多次向单位请,请得次数多了,自己都不好意思了。“看到育儿的消息,我和妻子都很开心,每年多30天的育儿,照顾孩子就从容多了,我们也可以考虑响应国家号召,把三胎提上日程了。”

 不过,也有年轻女性担心,育儿是否能真正落到实处,会不会给女性就业造成困扰?在一家外企上班的陈女士说:“政策是政策,但是企业不一定能执行。现在很多企业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如果以自己孩子小为理由,经常请,你的工作交给谁来干呢?目前来看很难实现。现在提倡三胎,生一个孩子休一次产,每个孩子三岁之内还有30天育儿,这很可能会让用人单位不欢迎育龄女性,对女性就业造成困扰。”

多地延长增设生育相关期2

 最近两天,上海、浙江、重庆、湖北、北京密集宣布了延长生育期的决定。

 按照最新的规定,上海、湖北、北京的女职工产都已延长至158天;浙江则规定,生育一孩女职工可有158天期,生育二孩、三孩,女职工可有188天期。

 不只是这几个省市,今年各地落实“三孩”生育政策,修订人口与生育条例时,延长产、增设育儿等几乎成为“标配”动作。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2015年10月,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实施全面两孩政策”,随后,各省市自治区在国家规定的98天产基础上,已经延长过一次产。

 广东省人口发展研究院院长董玉整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全国宣布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后,广东在全国最先修订人口与生育条例,将产延长至128天,后来全国各地把广东作为一个参考,产越加越多,人口大省河南省的产最多可达190天。2016年9月,广东省人大又重新修订人口与生育条例,把妇女产增加至178天。

 “后来我在调研中,有女职工反馈说,以前企业招人是越年轻越好,后来会问‘你两个孩子生完了没’;还有女职工反馈说,如果产太长,自己的`‘武功’(工作能力)都会废掉了。”董玉整说。

 事实上,这代表了不少职场女性的心声——延长产后,女性在就业过程中可能会遭遇更实际的“歧视”。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杨菊华今年在接受媒体访时表示,三孩生育政策的落地要体现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要让女性实现家庭和职场兼而得之。除了母亲的产以外,父亲的陪产也一定要落实,因为如果只是母亲休,相当于进一步强化了母职,会带来“母职惩罚”,尤其是在劳动力市场上。

 今年7月,《中央 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指出,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开展父母育儿试点,健全期用工成本分担机制。

 董玉整指出,三孩生育政策的有效落实主要与三方面有关,一是时间保障,二是缓解经济压力,三是解决女性生育和事业发展之间的关系题,这三个方面都与期有关联。而“健全期用工成本分担机制”中,怎么分担?这是一个很大的、严峻的现实问题。

 在他看来,目前很多地方增设了父母育儿,比如孩子三岁前,父母每人每年可享有10天育儿期,但这并没有真正解决分担的问题。可以参照欧洲一些国家的经验,比如设置产时间的总天数,规定父母双方都要休,并且规定任何一方至少要休总天数的1/3,让男性真正深度参与到育儿过程中来。这样,生育陪护孩子的重担就不是过度压在女性一方身上,而是父母同休;同时,保证提供期薪酬的责任也就不会只是过度压在女方单位一方,而是男女双方的单位都要承担各自的支出,从而减轻女性因为生育抚养子女对自己工作单位、对自己事业发展的沉重压力。

 “如果这个分担机制没有建立起来,女性职工就会有因为休产影响事业发展的现实顾虑,就会继续影响女性的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董玉整说。

 目前,重庆和北京都已经在探索夫妻“分担”生育期机制方面,迈出了一步。

 11月25日,《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重庆市人口与生育条例〉的决定》经表决通过,其中明确,对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的职工,在产或者护理期满后,经单位批准,夫妻一方可以休育儿至子女一周岁止,或者夫妻双方可以在子女六周岁前每年各累计休五至十天的育儿。

 重庆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委副主任黎藜对此解读称,与之前的法规相比,以前只有女职工可以休育儿,现在规定夫妻双方都可以休育儿,更为灵活和人性化。

 11月26日,《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北京市人口与生育条例〉的决定》通过,其中提出,按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女方除享受国家规定的产外,享受延长生育六十日,男方享受陪产十五日。女方自愿减少延长生育的,男方享受的陪产可以增加相应天数。

 北京市卫健委解释称,建议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修改完善本单位休管理制度,可以通过双方单位开证明等方式实现夫妻双方之间调整期分配。

 董玉整进一步指出:“健全期用工成本分担机制”意味着家庭、用人单位与几方面共同承担生育成本。只有把几方的切实利益理顺了,把几方的现实担忧缓解了,人们的生育意愿才有望提升。“当然,生育不只是一个简单的个体行为,不只是单纯的经济行为,而是有多方面的考量,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社会问题,需要把人口问题上升到发展战略的高度加以谋划化布局,并且持续推进,如此,提振生育率才可能会取得一定的积极效果。”

多地延长增设生育相关期3

 11月26日,辽宁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辽宁省人口与生育条例》的决定。《修改决定》重点围绕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取消社会抚养费等制约措施、配套实施积极生育支持措施进行修改,同时强化对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前生育家庭合法权益的保障,确保相关政策措施相互衔接。其中规定,子女不满三周岁的夫妻,每年分别享受累计10日育儿。

 条例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并取消社会抚养费,删除与三孩生育政策不适应的规定。优化生育全程服务,推动出生医学证明、儿童预防接种、户口登记、医保参保、社保卡申领等联合办理,实施妇幼健康保障工程。

  完善积极生育支持措施

 一是完善规划、土地、住房、财政、金融、人才等方面支持措施,推动建立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支持社区托育服务设施建设,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托育机构;

 二是加大对婴幼儿家庭照护的支持力度;

 三是市、县人民在配租公租房时,对于符合当地住房保障条件且有未成年子女的家庭,可以根据未成年子女数量在户型选择等方面给予适当照顾。对于养育未成年子女的家庭,可以制定差异化租赁和购买房屋的优惠政策;

 四是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围孕期、孕产期保健服务,承担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的指导服务;

 五是《修改决定》在生育服务方面明确规定禁止用超声技术和其他技术手段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

  保障生育家庭的合法权益

 一是对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前的生育家庭,进一步完善奖励扶助措施,对生育特殊家庭建立健全生活、养老、医疗、精神慰藉等全方位帮扶保障制度;

 二是给予获得《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夫妻,年满六十周岁后住院治疗的,其子女每年累计享受15日的父母照料。照料期间,可以享受与在岗人员同等的待遇。

“最强寒潮”来袭!多地低温破历史极值这两大品种涨价了

每五年召开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两次代表大会中间,一般召开七次中央全会,一、二、七次中央全会重点研究人事。

补充:

依据不同的会议主题,中央全会上的议程包括中央总书记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工作报告,并发表重要讲话;通过中央委员会人事调整事项等,会议最后一天还会表决通过会议公报。

通常每次全会闭幕后,当天对外发布公报,在约一周之后,面向社会公布全会上通过的决定、建议等文件。

一般来说,由于每次中央全会的主要议题不同,会期也并不一致,一中全会和七中全会通常为1天,其余各次中央全会的会期集中在3到5天。但也有特例,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的各次中央全会时间均较短,除十二届二中全会开了两天,其余六次全会都只开了一天。

11月26日至12月1日,入冬以来最强寒潮天气来袭,经气象部门综合评估其综合强度达到历史同期(11月)第五,超过2021年11月上旬寒潮。中央气象台为此在11月27日至29日持续发布最高等级的寒潮预警——寒潮橙色预警。

“最强寒潮”来袭

回顾此次过程,此次寒潮天气降温剧烈,部分地区降温幅度达到历史同期第一;中东部地区气温由前期明显偏高转为偏低;贵州至长江中下游一带出现今冬首场降雪和冰冻天气。

11月下旬开始,中央气象台连续发布寒潮预警,大幅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开始影响全国多地,东北、华北、西北、西南等多地出现超过10度以上的降温,最低气温0℃线也南压至江南东北部至湖南南部、贵州南部一带。

12月2日,中央气象台发布天气公报显示,至当天凌晨,本轮大范围寒潮天气基本结束,全国多地出现小幅升温;但预计12月上旬,新疆及中东部大部分地区的平均气温较往年同期偏低3-5℃。预计南方地区低温天气将持续至12月5日前后。

本次寒潮究竟有多强?

降温幅度大,具有极端性

受寒潮影响,全国大部地区过程最大降温幅度达到8℃至16℃,新疆、甘肃、内蒙古、山西、贵州、湖南、江西等地部分地区超过20℃;降温幅度超过16℃的国土面积有215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22%)。西北地区、华北北部、华东、江南西部和南部、华南中北部等部分地区降温幅度达到历史同期第一,具有一定极端性。

降温过后,全国大部气温由前期明显偏高转为明显偏低,气温0℃线最南到达江苏南部、江西北部到陕西南部一带,华南最低气温不足10℃。甘肃、内蒙古、河北、北京、天津等地共30个国家气象站日最低气温突破11月历史极值。另外,南方地区低温天气将持续至12月5日前后。

新疆寒潮强度大,暴雪强降温突出

新疆此次寒潮强度达到历史同期第2.最低气温最大降幅为35.6℃,远超11月历史记录,最低气温为-48.6℃。

南方多地迎来今冬初雪

26日以来,西北和中东部地区出现较大范围雨雪,降雪强度总体不大,西南地区东部至长江中下游一带出现雨转雨夹雪或雪,贵州、湖南及湖北东南部、安徽南部、江西北部等局地出现冻雨。

湖北东南部、安徽南部、江西、浙江、福建北部等地出现暴雨,局地大暴雨;南方并伴有大范围雷电天气。

降温天气推动煤炭、天然气价格同步回升

国内多地正式进入“过冬模式”,从国际范围来看,北半球的降温和雨雪天气也变得频繁,寒冷天气导致取暖需求回升,也让煤炭、天然气两大重要能源产品的价格出现上扬势头。

相较于去年冬天的紧张形势,今年全球能源市场的形势有所缓和,但仍无法掉以轻心。尽管多国都做好了煤炭、天然气的准备工作,但进入冬季去库存阶段,能源价格的上涨仍无法避免,同时极端严寒天气也是今冬市场要面对的最大未知数。

寒潮天气推动煤价回暖

煤炭是保障中国能源安全的“压舱石”,在迎峰度冬的关键时刻,煤炭市场的供需和保障情况受到各方关注;全球市场内,由于能源价格的持续高企,煤炭的重要性也再度凸显。

伴随着气温的降低,在需求回暖的预期下,煤炭价格出现触底反弹的迹象。但机构预计,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天气对市场的影响还相对有限,短期内用煤需求和煤价都难有大幅提升。

10月下旬以来,由于北半球多数国家的当地气温都略高于往年均值,传统暖季的到来相应推迟,在需求未出现明显回升的情况下,多地煤价都出现连续下跌,呈现疲软态势。直到11月下半月之后,随着寒潮天气的来袭,替代发电取暖能源天然气价格的上涨,以及澳洲雨季、南非铁路中断导致供应受限等因素,全球煤价出现反弹势头,纽卡斯尔港、南非理查德港和欧洲三港的动力煤指数均出现不同程度上涨。

国内市场方面,近期由于产地疫情反复,内蒙古、陕西等地因交通运输受限而出现库存压力,煤炭坑口价出现每吨百元不等的降幅,港口煤价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随着寒潮天气的影响,煤炭市场情绪出现好转,煤价已经开始反弹。

新湖期货指出,除了内蒙古以外,其余煤炭主产地的出货均有所改善,寒潮提振刚需,支撑贸易商价格,报价继续上调。数据显示,目前秦皇岛港5500大卡动力煤平仓价已经涨至1408元/吨,较一周前明显提升。

国内市场方面,今年国内煤炭产量持续增长,前三季度,国内原煤产量达到33.2亿吨,同比增长11.2%。国家发改委11月30日发文指出,全面进入供暖季以来,全国统调电厂电煤供应量保持高位,连续多日大于电煤消耗量,存煤保持在1.75亿吨左右的历史高位。

煤价后续涨势如何?Mysteel分析指出,部分贸易商认为此次寒潮覆盖范围虽广,但持续时间较短,对电厂库存的影响有限,当前煤价虽然出现回调但实际成交有限。后续来看,未来10天影响国内的冷空气的实力都相对较弱,预计电厂日耗增长将不及预期,后期补充库存仍将以长协为主,甲醇尿素等化工行业的亏损虽较前期有所收窄,但由于需求低迷,短期内用煤需求也难有提升。

CCTD中国煤炭市场网认为,近期寒潮的强度对沿海电厂终端日耗带来的阶段性增量,不足以改变煤炭市场中期偏弱的趋势,沿海市场短期内反弹空间将相对有限。

全球气价小幅反弹

伴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清洁转型,天然气已经在各主要经济体的能源结构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能源高价的时代,天然气也成为越冬过程中最重要的能源种类之一。近期,伴随着气温的下降和供暖季的开始,全球天然气的价格出现上涨势头。

11月11日,欧洲TTF天然气期货价格曾创下105.4欧元/兆瓦时的阶段性低点,此后便一路震荡走高,目前已经回到140欧元/兆瓦时附近。尽管这一价位较8月的高点已经显著下滑,但仍高于往年的平均水平。截至12月2日,洲际NBP天然气期货主力合约结算价格为339.67便士/Thm,较前几日小幅上涨。

国内市场方面,由于整体供需较为宽松,三季度以来,国内LNG价格一直处于持续下跌的态势,近期由于寒冷空气到来,取暖需求增加,叠加内蒙古、西北多个大型LNG厂减产,LNG市场也开始触底反弹。12月1日,金联创全国LNG出厂(站)均价较上周上涨42元/吨,来到5703元/吨,同比下跌21.75%。

金联创天然气高级分析师孙雪莲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称,受寒潮提振暖需求回升,上游销售压力有所缓解,支撑着近期国内LNG价格的上涨,但由于冬供准备较为充足,国内天然气整体供应较为充裕,局部供应略收紧,部分城燃及储备库已经启动LNG补库。

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在11月16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冬供暖季我国天然气总体上是有保障的,高峰时段、部分区域受持续寒冷天气等影响可能会出现供需偏紧情况。

由于今年一季度俄乌冲突的爆发,欧盟已经决定逐渐切断其与俄罗斯之间的天然气贸易。在冬季到来之前,欧盟已经通过削减需求和填充储气库等措施,保障今冬的天然气供应。

金联创天然气分析师王亚飞表示,随着11月下旬欧洲各地气温下降,当地燃气供暖需求环比10月明显增加,但较过去同期的水平仍偏低。受益于欧盟取的强制削减消费措施,以及可再生能源发电水平的增加,欧洲地区的天然气消费仍相对疲软。叠加欧洲天然气库存目前仍处于较高水平,欧洲的天然气供需形势或将不太紧张。

路孚特首席电力与碳分析师、牛津能源研究所研究员秦炎表示,10月气温偏暖帮助欧洲暂时推迟了取暖季几周,维持了储气库的高位,所以欧洲天然气供需形势略有缓和,但风险仍在存在。气温、风电、法国核电的上线情况,都将是影响西欧电力和天然气市场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