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巴基斯坦进入太空有什么意义吗

2.巴基斯坦暴风雪致超30人死亡,当地的灾情现状如何?

3.巴基斯坦卡拉奇第四轮季风降雨来袭,导致多少人死亡?

4.为什么会产生泥石流?

巴基斯坦天气预报未来一周的天气_巴基斯坦天气预报未来一周

气象专业工作者从这张气象云图所解读出来的信息丰富程度远远要超过我们普通人。作为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气象卫星,风云四号A星可谓装备先进、性能强大,能够见微知著、明察秋毫之末。

风云四号A星于2016年12月11日成功发射,是中国静止轨道气象卫星从第一代向第二代跨越的首发星。该卫星与其第一代静止轨道卫星风云二号相比,在诸多方面实现了突破和创新,填补了多项国际空白。

在中国气象局卫星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许建民看来,风云四号卫星作为风云静止卫星系列最大的突破之一是实现了稳定技术的飞跃,即从“自旋稳定”到“三轴稳定”。

气象卫星面对的核心问题是提高对地观测和扫描的效率,而卫星自身的稳定性是提高观测和扫描效率的关键。中国气象卫星传统上采用自旋稳定技术,即靠卫星自我旋转来稳定,就像陀螺一样在太空旋转,但是自旋一周360度,对准地球的时间比例很低,由此效率大打折扣,而采用新的三轴稳定技术,在实现稳定拍摄扫描的同时,始终面向地球,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巴基斯坦进入太空有什么意义吗

天文台成立迄今已逾百年,部门的运作模式及服务范围亦不断与时并进,以满足现代社会的期望和需求。其间天文台不断引入先进科技,以配合业务发展。下表就天文台的发展历程作一大事纪要:

1883年,香港天文台成立。

1884年,开始定时作气象观测。 设立热带气旋警告系统﹝香港最早的海洋气象服务﹞。

1885年,时间球于尖沙咀警署首次降下。

1892年,开始提供海港气象服务。

1908年,透过无线电报接收船舶天气报告。

1915年,开始提供船舶天气预报的无线广播。

1921年,利用测风气球作高空探测。 开始地震测量工作。

1928年,开始提供天气预报的话音广播。

1937年,设立航空气象服务。

1949年,利用无线电探空仪及雷达探空系统测定高空气象资料。

1959年,天文台设置首座天气雷达。

1961年,开始测量大气中的放射性。

1967年,开始发出有关雷暴及豪雨的警告。

1973年,天文台设置首部计算机系统。

1975年,天文台透过世界气象组织全球电信系统﹝GTS﹞交换气象资料,并全面建立了下列三组地区性专用电路: 香港─东京﹝1969﹞ 香港─曼谷﹝1970﹞ 香港─北京﹝1975﹞ 开始发展首个天气预报数值模式。

1977年,接收日本气象厅的地球同步气象卫星﹝GMS﹞图像。 开始发出山泥倾泻警告。

1979年,设置了一套由三个站组成的短周期地震仪网络。 天文台首个天气预报数值模式﹝平衡正压模式﹞开始投入业务运作。

1980年,设置了首套铯原子钟报时系统。

1985年,首个粤港兴建的自动气象站于黄茅洲开始运作。 设立「打电话问天气」服务。

在京士柏建立了一所辐射测量室。

1987年,设立环境辐射监测计划。

1988年,一套新的天气预报数值模式(有限区域数值模式)投入运作,集中处理影响香港及邻近区域的小尺度天气系统.

1990年,辐射监测及评价中心成立。

1992年,一套以颜色为标记的「暴雨警告系统」开始使用。

1993年,天文台开始测量高空的臭氧及辐射。

1994年,天文台第一台多普勒天气雷达开始运作。

1996年,天文台在因特网设立网页。

1997年,将地震站网扩展至8个台站,并以数字式信号传送。

1998年,提供互动形式的资料查询系统﹝IES﹞服务。 天文台的机场多普勒天气雷达﹝TDWR﹞投入运作,每分钟探测风切变及湍流,向航机发出有关警告。

推出四天天气预报服务。

1999年,天文台在大帽山装置的新天气雷达系统正式启用。新系统提供高分辨率雷达数据,能更有效地监测恶劣天气系统。 天文台添置了一部超级计算机,用作运行一套高分辨率天气预报数值模式﹝业务区域谱模式﹞,以加强预测暴雨的能力。

开始发出寒冷天气警告。

开始提供紫外线指数。

2000年,开设了一所位于天文台附近一幢商业大厦内的资源中心,方便市民索取资料及刊物。 天文台添置了一套高效能服务器簇,以提高气象数据处理的能力。

推出五天天气预报服务。

开始发出酷热天气警告。

2001年,天文台增强网站服务,提供文字版及有声网页,让视障人士更容易获得天气信息。此外,天文台亦推出网站的「无线应用系统规约」(WAP)版本,供流动电话客户使用。 天文台装置了一套卫星接收系统,以接收由极地轨道卫星发放的高分辨率卫星云图。

香港首个气象浮标开始运作。

天文台位于长洲的最后一个信号站关闭,标志着利用悬挂风球传递风暴信息的时代的终结。

2002年,由世界气象组织主办,香港天文台开发和管理的「世界天气信息服务」网站正式运作。这个是世界上首个涵盖全球各大城市官方天气预报的网站。 天文台在赤角装置了世界上首台用于机场天气预警的激光雷达。

天文台获颁授ISO9001:2000认证,以认可天文台所提供国际航空气象服务的质素。天文台是亚太区第一批获得ISO认证的航空气象服务单位之一。

2003年,首次成功接收到从商业航机上计算机传送来的自动天气报告。 天文台更新了临近天气预报系统的计算机。新计算机可以处理更多的实时天气资料,运行更先进的演算法,以改良预报产品。

天文台网站向应香港政府信息政策,采用了「统一的外观与风格」设计为网站更新外观。

提供「可扩充标示语言」天气资料的服务。

推出七天天气预报服务。

2004年,全东南亚首套自动高空探测系统正式启用。 推出「个人数码助理」网站。

开始向国际度量衡局提供天文台的原子钟时数据,参与订定协调世界时。

以东道主的身份协办世界气象组织第二区域协会(亚洲)第十三次届会。

成为个气象部门接收和向全世界发送从商业航机上自动传来的天气报告。

首次为香港奥运滑浪风帆代表队提供了比赛场地天气预报服务及技术支持。

2005年,天文台与广东省气象局和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合作建成闪电定位网络,并推出闪电位置信息服务。 天文台发表香港未来百年雨量评估。

天文台代表世界气象组织参与建立印度洋海啸警报系统及协助巴基斯坦大地震灾后撤消。

天文台开发的世界上首个激光风切变预警系统在香港国际机场正式业务运作,为升降的航机提供风切变警报服务。

香港天文台受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委托开发和管理的两个网站,即「世界天气信息服务」和「恶劣天气信息中心」开始业务运作,正式成为世界气象组织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巴基斯坦暴风雪致超30人死亡,当地的灾情现状如何?

巴基斯坦有六颗卫星,但没有一颗是巴基斯坦空间科学委员会自己发射的,其中美国NASA发射了四颗,中国国家航天局发射了两颗。

人类探索太空有重大意义,具体表现为:揭示宇宙的形成与演化,探索生命的起源以及空间环境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对天文学、宇宙学、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和思想科学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巴基斯坦卡拉奇第四轮季风降雨来袭,导致多少人死亡?

引言:暴风雪是非常可怕的天气,如果一直连续的暴风雪天气的话,就可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意外事故。巴基斯坦暴风雪就导致超过30个人死亡了,这件事情也在网上引起了网友们的广泛关注。都表示很担心巴基斯坦地区的灾情,具体是什么样的一个情况,今天小编就带大家去了解一下。

一、事件的还原

通过报道可以知道巴基斯坦在一处人气非常旺盛的度假胜地,突然之间遭受了暴风雪,而且气温也突然下降。就导致了22个人一整夜被困在汽车当中死亡,其中还有10名儿童。通过当地的人表达到大多数的遇难者都是因为体温过低导致死亡的,而且还有数千辆车被困在路上。

二、灾情如何

通过报道称旅游区,一直下了约一米厚的雪,而且有数千辆车被困在路上。雪天气也是非常的严重,所以用于清理积雪的设备也在雪中卡的动弹不得,气温更是一夜之间降了零下8℃。虽然说军事部已经第一时间和特种部队来展开救援,但是只有数千辆汽车被从积雪中脱出,还有1000多辆车被困在雪中。一直救援活动在展开着的,到8号的夜晚度假胜地的公路上,积雪基本上就已经被扫除干净了。

看到这条新闻小编心里也是十分的难过,所以希望各位网友们在雨雪天气一定不要出门度假,很难保证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天灾意外。因为一旦出现了就可能会酿成没有办法挽回的后果,只能让自己后悔。如果想要出去玩的话,一定要等到天气合适的时候再出去提前观看好天气预报,尽量不要去一些存在着危险因素的地方。这样的话才能够保证自己人生的安全,也不会发生任何的意外。

为什么会产生泥石流?

在8月7日,根据当地媒体的报道,巴基斯坦卡拉奇第四轮季风降雨导致当地的七人死亡,而死亡的七人当中,其中有六人是因触电而死亡,而且还有一名12岁的男孩,在降雨的时候溺水身亡,根据当地的官员和救助组织表示,还有一名男孩儿在排水沟中游泳,而被雨水给冲走,目前正在展开搜救行动,对这名失踪的男孩儿搜救。

同时我们应该呼吁当地的人民群众,在夏季,因为多雨的季节,所以这些自然灾害就会平发,像洪水泥石流或者是山体滑坡等等,所以当遇到这种情况时,一定不要外出,尽量在家里面保护好自己,或者适当天气有所好转的时候,去集市上购买好自己所需的生活用品,一定不要去那些地质结构比较疏松的地方,这样可能就会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如果当你们确实要外出活动的话,一定要结伴而行,不能够单独一个人外出,人类在面对自然危害时,是非常的渺小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尽量保护好自己。

对于那些沟渠或者是城市的下水道,也应该对它进行检查,是否有被堵塞的情况,这样当降水来临的时候也不会造成城市的内涝,或者是河流的到处蔓延今年不只是巴基斯坦遭受了强降雨的影响,比如东亚的日本,韩国,还有中国各国也都遭受到了强降雨的影响,也造成了人员的伤亡情况,和严重的经济损失。

在遭受洪涝灾害的时候,一定要听从相关人员的安排,这个时候保护我们的人身安全是最重要的。在未来肯定还有这种强降雨的发生,所以请当地的民众也应该做好防护措施,要注意当地的天气预报,如果说住在地势比较低洼地带的居民,也一定要注意观察你周围形势,如果说情况严重的话,就应该迅速的转移,以保证我们的人身安全,不会受到威胁。

泥石流 (debris flow )------产生于沟谷中或坡地上的饱含大量固体物质(泥﹑沙﹑石块和巨砾)的﹑不均质的特殊洪流。它具有突然暴发﹑历时短暂﹑来势凶猛﹑破坏力大等特点﹐是山区常见的一种自然灾害。 研究简况 ------在泥石流研究中﹐苏联居领先地位。苏联的研究始于1859年﹐研究内容较广﹐且注重综合研究﹐设有全国性的统一协调机构﹐成果显著。日本是一个多泥石流的岛国﹐1966年开始进行泥石流定点观测和室内实验研究﹐进展较快﹐在世界泥石流研究中居重要地位。其他如奥地利﹑美国﹑英国﹑法国﹑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南斯拉夫﹑罗马尼亚﹑挪威﹑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均不同程度地进行了泥石流灾害的防治研究。中国古代先民已积累了一些同泥石流作斗争的经验﹐但对泥石流的科学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中期﹐已积累了丰富而珍贵的泥石流资料﹐初步掌握了中国泥石流的分布﹑形成﹑运动﹑堆积及其发展演变的规律﹐针对不同山区﹑不同类型﹑不同防治要求的泥石流﹐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综合治理或单项治理的方法。与国外相比﹐中国在区域泥石流综合考察研究﹑野外定位观测试验研究泥石流

预警报研究和综合治理研究等方面成勣较显著。 形成条件------ 泥石流是泥沙石块和水相互作用﹑矛盾的产物﹐它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地质﹑地貌﹑水文﹑气象等一系列因素的控制和影响﹐而人类活动的合理与否又在很大程度上抑制或加剧了泥石流的形成和发展。总括起来﹐泥石流的形成须同时具备3个条件﹕流域内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并能以滑坡﹑崩塌等块体运动方式转移到沟谷内﹐直接与湍急的水流相互作用而成泥石流﹐这是形成泥石流的物质基础﹔流域内谷坡陡峻﹐沟床纵比降大﹐有利于水流的汇集和松散堆积物的崩落﹐并掺混为泥石流体迅猛下泻﹐这是形成泥石流的地形条件﹔在沟谷的上﹑中游区﹐有暴雨洪水﹐或冰川积雪融水和湖泊﹑水库溃决等提供充沛的水源﹐凭借有利的汇流地形﹐冲蚀掏挖谷坡或沟床松散物﹐这是形成泥石流的水动力条件。上述3个条件是相辅相成的﹐其总的规律是﹕泥石流的区域分布和发育程度受控于地质构造和地貌组合﹐泥石流的暴发频率和活动强度受控于水源补给量和水动力激发因素﹐泥石流的性质和规模受控于松散固体物质的储量多寡和补给方式。因此﹐在空间分布上﹐泥石流主要形成于断裂构造发育或新构造运动活跃﹑地震频发﹑降水集中且多局地性暴雨和水土流失严重的山区﹐以及古冰川发育﹑现代冰川盘踞(尤以现代海洋性冰川分布的山区最为活跃)的高山地区。在时间上﹐泥石流大多形成于多年干旱后的或者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山地资源后的多雨或暴雨年份﹔气候转暖﹐冰川衰退﹑积雪消融﹑冻土解冻的年份。 形态分区 ------泥石流大多发育在山区大江﹑大河两岸的支沟中﹐典型泥石流沟的流域形态类似一条金鱼﹐从上游到下游分为泥石流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 3个区段。 形成区 ------位于流域的上游﹐多为高山环抱的漏斗状地形﹐滑坡﹑崩塌或冰崩﹑雪崩等多集中于此﹐山高谷深﹐坡陡流急﹐重力侵蚀和坡面侵蚀强烈﹐是泥石流的发源地﹐形成泥石流的固体物质和水源主要由这里供给。 流通区 ------位于流域的中游﹐多为基岩峡谷地形﹐沟床纵坡大﹐常有陡坎﹑跌水或瀑布﹐是泥石流破山而出的通道。 堆积区 ------多位于流域的下游﹐泥石流到此摆动频繁﹐快速漫淤﹐形成扇形和锥形地貌﹐大小石块密集﹐地面垄岗起伏﹑坎坷不平﹐山区城镇﹑村寨﹑厂矿﹑铁路和公路等多布设于此﹐是遭受泥石流袭击的主要地区。 分布和危害 ------泥石流在全球山区广为分布﹐除南极洲外﹐其余6大洲都有泥石流活动。最活跃的地区是北回归线至北纬50°之间的山区﹐诸如阿尔卑斯山-喜马拉雅山系﹑环太平洋山系﹑欧亚大陆内部一些褶皱断裂山系等﹐其次是拉丁美洲﹑大洋洲和非洲的某些山区。在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有时也发生泥石流活动。泥石流灾害波及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受灾最多的国家有苏联﹑日本﹑美国﹑奥地利﹑印度尼西亚﹑秘鲁﹑智利﹑新西兰﹑印度﹑巴基斯坦﹑法国﹑义大利和尼泊尔等。据已公布的资料﹐日本有泥石流沟6万余条﹐苏联有6000余条﹐奥地利有4000余条﹐每年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身伤亡。苏联的阿拉木图城在历史上屡遭泥石流的袭击﹐1921年一次特大泥石流﹐造成500人死亡﹑损失财产达600万卢布。1966年义大利暴发泥石流﹐死亡100余人﹐埋没了30万公顷耕地﹑5万只大牲畜。1973年7~8月间﹐日本全国性大暴雨使230多条沟谷普遍暴发泥石流﹐酿成巨大灾害。美国的泥石流主要分布于西部干旱山区﹐地处内华达山脉的洛杉矶城附近有泥石流沟100多条。

参考: 中国大百科智慧藏 163.24.155.45/newlib/cpedia/Content?ID=74996&Query=6

2003年7月在四川丹巴特大泥石流灾害发生后,中科院成都山地所专家考察后认为,造成这次泥石流灾难除不可抗拒的自然力量外,一个主要原因是当地民众的泥石流防灾意识非常薄弱,自我保护和自救能力太差。邛山二村等几个村寨竟建筑在大面积的泥石堆积地上;村寨距沟口4.2公里,泥石流在这4.2公里运动过程中有宝贵的20分钟避灾时间。然而由于缺乏通讯设备而无法联系,使沟口的村民和旅游者来不及撤离;有的人还顺着泥石流前进的方向避让而致使厄运难逃。 丹巴泥石流灾害又一次提醒我们,应大力开展以泥石流、滑坡为主的山地灾害的科普教育,加强游客的防灾减灾意识,提高民众的自我保护和自救能力。 山地灾害来势凶猛、威力无比,远比洪水来得突然,也更加惨烈。所以,远离灾害、避开险境是最好的防灾方法。前往山区沟谷旅游,一定事先要了解当地的近期天气实况和未来数日的天气预报及地质灾害气象预报。游客应尽量避免大雨天或连续阴雨天前往这些景区旅游。如恰逢恶劣天气,宁可蒙受经济损失、调整旅游路线,也不可贸然前往。 地质专家告诉我们,泥石流、滑坡、崩塌的发生也有迹可循。坡度较陡或坡体成孤立山嘴或为凹形陡坡、坡体上有明显的裂缝、坡体前部存在临空空间、或有崩塌物,这说明曾经发生过滑坡或崩塌,今后还可能再次发生;河流突然断流或水势突然加大,并夹有较多柴草、树木,深谷或沟内传来类似火车的轰鸣或闷雷般的声音,沟谷深处突然变得昏暗,还有轻微震动感,这些迹象都能确认沟谷上游已发生泥石流。 如果在山区旅游时,不幸遇上泥石流,游客不要惊慌,必须遵循规律采取以下应急避险措施:根据各种现象判断泥石流发生之后应立即逃逸,选择最短最安全的路径向沟谷两侧山坡或高地跑,切忌顺着泥石流前进方向奔跑;不要停留在坡度大,土层厚的凹处;不要上树躲避,因泥石流可扫除沿途一切障碍;避开河(沟)道弯曲的凹岸或地方狭小高度又低的凸岸;不要躲在陡峻山体下,防止坡面泥石流或崩塌的发生;长时间降雨或暴雨渐小之后或雨刚停不能马上返回危险区,泥石流常滞后于降雨暴发;白天降雨较多后,晚上或夜间密切注意雨情,最好提前转移、撤离;人们在山区沟谷中游玩时,切忌在沟道处或沟内的低平处搭建宿营棚。游客切忌在危岩附近停留,不能在凹形陡坡危岩突出的地方避雨、休息和穿行,不能攀登危岩。 在山区旅游,除了山洪、泥石流、滑坡、崩塌外,夏季雷电灾害、冬季冰雪灾害等都对游客的人身安全构成威胁。 遇到泥石流如何脱险: 1.沿山谷徒步时,一旦遭遇大雨,要迅速转移到附近安全的高地,离山谷越远越好,不要在谷底过多停留。 2.注意观察周围环境,特别留意是否听到远处山谷传来打雷般声响,如听到要高度警惕,3.要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地,尽可能避开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面,不要在山谷和河沟底部扎营。 4.发现泥石流后,要马上与泥石流成垂直方向向两边的山坡上面爬,爬得越高越好,跑得越快越好,绝对不能往泥石流的下游走。 在沟谷和坡地上产生的﹑饱含黏土和砾石的液态﹑固态两相流。它以突然暴发﹑快速运动的巨大冲击力和高强搬运能力冲刷沟床﹐破坏各种建筑物和设施﹐淤埋村庄﹑农田﹐堵塞江河﹐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在中国以四川﹑云南﹑ *** ﹑甘肃﹑陕西﹑山西﹑北京等26个省(市﹑自治区)发生较严重。世界上苏联﹑日本﹑奥地利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泥石流危害。(见彩图 泥石流 ) 类型 泥石流分类的方法很多。按挟带物质的组成情况可分 3类﹕泥流。所挟带的物质主要是粗砂以下的泥沙﹐有时也有少量的碎石岩屑。泥石流。流体由大量细颗粒物质(粉砂﹑黏土等)和巨大的石块﹑漂砾及水所组成。水石流。主要由大石块和水或稀泥浆所组成。按形成泥石流的动力条件可分为﹕水力类泥石流。由于地表径流的强烈侵蚀作用或水体溃决﹐大量固体物质进入沟道而形成的泥石流。属于泥沙运动力学研究的范畴。重力类泥石流。由于土体内容水量超过饱和﹐使土体失去平衡并引起滑动而产生。按物理力学特性泥石流还可分为紊流型(稀性泥石流或高含沙山洪)及层流型(黏性泥石流或结构性泥石流)两类。 形成条件 形成泥石流要同时具备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陡峻的地形和一定强度的降水。人为因素对某些地区泥石流的发生也有严重影响。松散固体物质的成分﹑数量和补给方式﹐决定泥石流的类型﹑性质和规模。而松散固体物质的构成﹑储存和积聚又取决于地质构造﹑新构造运动﹑地震﹑地层岩性和不良物理地质现象等。形成泥石流地形具有陡峻和高差大的漏斗形特征﹐坡面上松散固体物质易汇集于沟谷﹐在水动力作用下形成泥石流。水是激发泥石流暴发的重要条件﹐是泥石流的组成部分和搬运介质。泥石流的水源有暴雨﹑冰雪﹑融水﹑水体溃决等形式﹐其中暴雨是最主要的因素。人的因素如破坏自然条件﹑增加松散固体物质等﹐均会导致泥石流的发生发展﹑复活或加剧其为害作用。 运动特性 泥石流以间歇性的阵流形式出现﹐在一次泥石流过程中形成十几次至几十次阵流。阵流的前峰高而陡﹐多由大石块组成﹐俗称龙头。有时龙头从几米至十几米的高峰﹐奔腾咆哮冲出峡谷。泥石流运动中所遇到的沿程损失使阵流变薄﹐流速变慢﹐最后呈叶片状停积在沟床中。阵性流动中一阵比一阵向前推进更远的过程称为铺床过程。在铺床过程完成以后﹐继之而来的泥石流便以较快的速度在泥面上运动。由于流速快﹐惯性大﹐在流经弯道处﹐凹岸有显著的超高现象﹐容易产生裁弯取直。遇有反坡时﹐能爬高翻越前进﹐有时甚至可以爬越高达 5~10米的阶地﹑陡坎或导流坝。泥石流停积以后﹐仍保持运动时的结构不变﹐形成许多平行于主流方向的砾石堆﹐其形态有舌状﹑垄岗状和岛状﹐具有较平坦或中间微微突起的顶面﹐两侧成较陡的斜坡﹐前缘成陡坎。由于泥石流的这种运动特性和堆积形态﹐使堆积扇的地面坎坷不平﹐与一般山洪或冰川作用形成的山麓堆积扇迥然不同。 防治措施 防护工程。在泥石流集中的山区﹐沿溪流修筑护坡﹑挡墙﹑顺坝﹑丁坝等﹐以抵御或消除泥石流的冲刷﹑冲击﹑侧蚀和淤埋等为害。排导工程。其作用是改善泥石流流势﹐增大泥石流沟道的泄洪能力(见水土保持工程技术措施)。拦挡工程。用以控制组成泥石流的固体物质和山洪径流﹐削弱泥石流流量﹑下泄量和能量﹐减少泥石流对下游建筑物的冲刷﹑撞击﹑淤积等为害。生物措施。用以保护山坡坡面﹐保持水土﹐制止泥石流继续发展﹐甚至最终根治泥石流。

参考: 网上

1. 泥石流是速度最快(时速达80km/h

像薄扶林道的亡命小巴一样快)

液态的地表下滑现象. 是山泥倾泻的一种. 2. 泥石流是大量的水份引致土质疏松. 地表吸水后增加了重量及结构力减弱

形成不稳定的土层. 一旦受到进一步 *** 如山洪

塌树

甚至货车经过的震动

便触发泥石流. 土质溶入水份以流质的形式冲下山坡形成泥石流. 是山泥倾泻的一种. 泥石流主要诱因是水

包括突发性的高雨量

溶雪

河水泛滥

或山坡长期缺乏修整. 地表物质的尺码也有影响

越大的石块越能卡在一起形成结构力. 风化较严重

越幼细的土层越易受水的冲刷而成流质. 3. 如上文. 发生的地方包括高雨量

坡度高

附近有河/湖

在冰山的山脚

风化较严重

土质较幼少石块的地方都有机会发生. 中国香港这种雨量大而不平均

温差大

风化严重

山多

极斜的人工斜坡多

到处都是山溪/引水道/水塘的地方

便经常有泥石流.

参考: .knowledge.yahoo/question/?qid=70060324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