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川天气_泾川天气预报7天一周
1.泾河站与西安气象
泾川到西安的福银高速西长段永寿南至陕甘界入口封闭
一、福银高速西长段(西安-长武),因冰雪天气,路面结冰,永寿南至陕甘界所有入口封闭。
2012年1月1日至3月31日,S210潘太段实行交通管制,禁止整车长度12米(含)以上的大型机动车通行,禁行车辆从姜眉公路、S212等择路绕行。
2011年11月8日至2012年7月31日,G108周至境内K1367+500米处黑河大桥维修加固,施工期间实行交通管制,南半幅桥梁强制封闭,北半幅桥梁双向限高2.9米,载重10吨以下车辆通行,货运汽车及大型客车禁止通行。禁行车辆请绕行西宝高速或S107关中环线。
二、其余国省干线及高速公路通行正常。
最新路况:
14时20分,京昆高速西禹段往韩城方向,孙镇至澄城之间K954+500处发生交通事故,占用行车道和超车道,目前事故路段车流量大,请司机朋友谨慎驾驶,注意行车安全。
西安往周至方向路面结冰,不要猛打方向盘。从朱宏路走汉城收费站去机场方向路面有冰,路面湿滑,过往须小心行车。
泾河站与西安气象
宫山含笑水作媒,去蛇迎马又一春。
在欢庆新春佳节的美好日子里,我们又一次相会在宫山脚下,借助笔墨和镜头把最好的祝福献给故土------魅力泾川我的家。因为这是一块神奇的土地,她使我们着迷,她是我们奋进,她是我们自豪,她是我们深沉。就像著名诗人艾青说过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爱这土地爱得深沉。。。。。。
泾川是我家,我们不能忘记宫山的晓钟,大云寺的佛塔,温泉的热情,红富士苹果的香甜,我们不能忘怀父辈的艰辛,农耕文化的根源,北魏石窟艺术的灿烂,汉唐繁荣的影响。我们遍地是文化的遗存,我们举手投足可以和远古接轨,我们轻车熟路就可以拜谒瑶池,我们所处就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地域,我们有什么理由固步自封,我们有什么理由骄傲自满,我们必须从头做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在文学艺术的广阔领域勤练筋骨,深入生活,精心创作,把我们周围最美好的一面挖掘出来,整理出来,用艺术的手法宣传出去,振奋泾川精神,诠释泾川精神,带动泾川各项事业的发展,应该是我们文艺工作者的义不容辞的责任。
泾川人应该热爱泾川,应该宣传泾川,泾川人应该团结起来。团结才能出战斗力,才能打造泾川文化品牌,才能在日益发展的艺术领域,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我相信:聪明的泾川人一定能走出大政治家、军事家、艺术家、经济学家,因为我们所处的地域是人杰地灵的所在,是崇尚文明的地方,我们不容许腐朽存在,我们不是一个落后的村庄,我们的思想可以和世界接轨。我们的事业突飞猛进,我们的后代聪明好学,我们的环境山清水秀,四季分明,我们魅力泾川面临许多历史机遇,经济腾飞的机缘,就要在眼前实现。我们有义务拿起我们的笔描绘它,记录它,歌颂它。今天我们就开个头,愿美文,美画,美景在我们手中诞生。
这次共计展出书法作品50 幅,美术作品40 幅,摄影作品 20 幅,都是围绕魅力泾川这个主题创作的精品力作,希望社会各界笑纳,并提出宝贵意见让我们改进。也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百尺竿头更上一层楼。
十分感谢各位文艺工作者的辛勤劳动,感谢泾川县委农办、泾川县计生局、泾川县王母宴酒业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使我们的展览如期举行。
愿全县人民马年平安吉祥,在实现十二。五规划的征程中取得佳绩,早日实现小康富裕生活!
查找中国基准、基本气象站站点信息,目前代表西安的国际交换站(国家站),是名为57131泾河的观测点,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县,纬度34.43,经度108.,海拔410,可开展辐射观测,可开展探空观测。西安在2010年前用的是城区站(57036站),2011年开始用泾河站(57131站)。外界(包括国际和国内)认定西安的气象数据,均来自渭河北岸的泾河站。作为关中平原唯一一座国际交换站,泾河站是公开可查询的西安数据来源。泾河站的温度、湿度、气压、风向、风速、降水、地温等,作为西安天气情况的代表,出现在日常天气预报当中。
不过,泾河气象站只是作为一个观测点来代表大西安的天气情况,它和西安市区的气象数据通常会有差异。因为西安90%以上面积在渭河以南,诸如长安、鄠邑、蓝田和周至等地,占了整个西安70%的面积。而“57131泾河”只能代表渭河北岸:高陵、阎良和临潼渭北区。以只占西安10%面积的地处北部的泾河气象站来代表西安天气,难免会引发市民的疑惑:城市天气情况如何通过数据真实体现?
其中争议最大的数据是降雨量。在不同的统计口径下,西安年降雨量数据有着较大的差异。近些年陕西省、西安水公报和西安统计年鉴,重点统计2011-2020年十年数据,对比泾河站数据,三者差异极大,数据互相打架。以2019年为例,《陕西省水公报》西安降雨量是909.7mm,《西安市水公报》是705.17mm,而泾河站数据是593.2mm。若按“57131泾河”数据,西安降雨量一般,但按陕西省、西安市水公报,西安降雨量可排到北方省城第一。如果按照“57131泾河”数据,外界对西安的统计中,每年少统计降雨量将达到10-15亿立方米!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数千年以来,渭河北岸降雨量,远低于渭河南部。西安从秦岭山区到山脚再向北降水变化特别大,二三十公里能从1000+毫米递减到500多毫米,泾河就在西安最北边,降水量呈西安地区最低值是正常现象。
据西安市水务局介绍,目前西安市多年平均降雨量在700mm已成常态。外界对西安的印象还停留这是一座西北干旱城市,但事实上西安已经大踏步走在越来越暖湿的路上了。对身在西安的人来说,亲身经历胜过一切。你说西安这雨下得没完没了的,哪里是干旱城市呢?从降雨量来看,干旱地区<年200毫米,半干旱地区200-400毫米,半湿润地区为400-800mm,湿润地区>800毫米,西安毫无疑问处在半湿润地区,半只脚已跨入了湿润地区。这是全球变暖、雨带北移的大趋势决定的,也与片区的整体环境变化有关,比如陕西森林覆盖率的全面提升。当陕西省整体森林覆盖率超过45%,当充沛雨水跨过连绵秦岭,如果未来西安降雨量继续稳定增加,泾河站数据与西安市民体感的误差会不会越来越大呢?在年降水量测定上,那可是动辄数以十亿立方米的变量啊!
我就生活在这样一座外界认为干旱、事实上非常湿润的城市。泾河站是西安地区为世界气象组织(WMO)提供全球气象数据共享业务的唯一代表站,在诸多专业气候论坛上,西安的“57131泾河”有个名词:“雨洞”——在雷达回波图中,这里经常空一个洞,也就是说,这一带不容易下雨。一万多平方公里的西安,偏偏这里降雨量最少。未来“57131泾河”观测点会重新选址吗?目前有很多这样的民间呼声。不过,国家基本气象站要易址可是一项耗时耗力的工程。一个国家标准气象站的搬迁流程,要从市、省到国家级逐打报告,选址搬迁;而选址要根据一个测评数据,大于90分才属于符合条件的新址,然后再申请土地许可证,获批后才能开始建设。这个过程即使得到各方大力支持,也要耗费1到2年。而且观测站的迁移,对气象探测资料的连续性也会造成一定影响,如果出现数据断层,这对气候的长期预报方面来说特别不利。所以,搬迁不易,成本巨大。如果观测场不迁移的话,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西安降水量可能都会用数据修正的办法来缩小实际误差。
凡事都有两面性,保留泾河站的好处在于:泾河,从来不是一条没有名气的小河流!泾河是黄河支流渭河的第一大支流。发源于宁夏六盘山东麓,东流经平凉、泾川于杨家坪进入陕西长武县,再经彬县、泾阳等,于西安市高陵区陈家滩注入渭河。二水在汇流后的一段河道内像两条平铺的清色和淡**布带拼在一起,向东移动,色泽界线非常鲜明,形成举世皆知的“泾渭分明”的自然景观。就冲中国人都熟知的成语“泾渭分明”,在这里设立气象观测点就名头响亮极具辨识度。而且,如果泾河是西安地区降水量偏枯极值的话,那么以这个取值作为数据修订起点,也是具有参考价值的。对于熟读《西游记》的我来说,这个地方还是整部《西游记》的缘起。因为“西游”这场大戏之开启,其实要追溯到泾河龙王的被杀,正是死后鬼龙的惊吓才导致唐王李世民魂入地府。泾河龙王身为“八河都总管,司雨大龙神”,和长安城一位名叫袁守诚的相士杠上了,因为他能够算出泾河水族的位置。对此泾河龙王深感愤怒,化作白衣秀士,去长安城寻袁守诚的麻烦,让他推算明日降雨的时间点数,并留言如若算错,便要赶他出城。结果天庭突降圣旨,要求泾河龙王明日降雨时间点数与袁守诚的推算完全一致。泾河龙王不愿服输,私改了下雨的时辰点数,触犯了天条,被人界天官魏征于梦中斩头。泾河龙王死后,其魂魄一直纠缠李世民,最后拉着李世民的魂魄去了阴司对质。阴司偏袒李世民,放其还阳,目睹了一十八层地狱的恐怖景象,甚至遭遇了先主李渊、先兄建成、故弟元吉的揪打索命,这一经历使李世民明了了因果轮回,坚定了一颗向佛之心,这才引出了后来轰轰烈烈的西游一行。没有泾河龙王之被杀,就没有后面金蝉子唐僧之出世,没有西天取经帷幕之正式拉开。说起来,也怪让人纳闷的,这个传说中被砍头的泾河龙王所在属地,偏偏是西安降雨量最小的地方,但又偏偏是作为中国地面气候资料国际交换站,在闪电惊雷中辨云识天,在寒风雨雪里捕风捉雨,所有观测数据参与国际交换。如果把取经比作是一扇门的话,那么泾河龙王就是这扇门的钥匙,为什么泾河龙王偏偏被选中呢?今日的泾河站也是开启西安气象的钥匙,为什么偏偏是西安最北的泾河呢?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